當前位置:國文幫>名人語錄>

余英時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閱讀(3.42W)
余英時經典語錄

余英時,1930年生於天津,原籍安徽潛山,當代華人世界著名歷史學家、漢學家。*新亞書院文史系首屆畢業生,哈佛大學史學博士  ,先後師從錢穆、楊聯升二位先生  。**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院士。  曾任密歇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奈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和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 

著有《漢代中外經濟交通》《歷史與思想》《史學與傳統》《*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文化評論與*情懷》《歷史人物與文化危機》、《士與*文化》《*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朱熹的歷史世界》、《方以智晚節考》《論戴震與章學誠》等。  2006年,余英時榮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2014年榮獲唐獎首屆漢學獎。 


經典語錄

鳳泊鸞飄廿九霜,如何未老便還鄉。 此行看遍邊關月,不見*南總斷腸。

我曾聽到不少人說,21世紀*即將成爲科技大國,因爲*人既聰明,又靈巧,特別在技術方面確實具有無窮的潛力。我沒有理由懷疑這一說法,而且已有不少事實在支援着這個推斷。但是我總想問一個問題:即使這一天到來了,*人便真的感到完全滿足了嗎?科技徹頭徹尾是西方文化的產品,而且毫無可疑是從一種更高的精神境界中轉出來的。難道*人百年以來追求的僅僅是魏源所謂“師夷之長技以制夷”這一件事嗎?

一彎殘月渡流沙,訪古歸來興倍賒。 留得鄉音皤卻鬢,不知何處是吾家。

今天*一般*的精神飢渴所達到的深度和廣度,真可謂史無前例了。精神飢渴只有精神食糧才能解救。在過去,這是儒、釋、道三教所負擔的任務。今天姑不論支離破碎的三教已自顧不暇,即使完整,恐怕也不足以應付這全新的精神危機。知識分子雖然“洋話語”五*斑,但這種局勢卻不是花言巧語所能化解得了的。

林紓的憤怒起於他深信*大學師生“覆孔孟、鏟倫常”之舉足以敗壞人心,使“*之命如縷絲”。從此以後,五四運動破壞了*的舊道德,幾乎成了保守主義者的共同看法。

總結地說,在*現代史上,五四是價值觀念轉變的關鍵時代。這是由於知識分子自動自發並且有意識有系統地進行了“重新估定一切價值”的巨大努力。五四的知識分子不但徹底衝擊了傳統的價值系統,而且也引進了許多新的價值,如*、科學、自由、*之類。這些新的價值在七十多年之後仍然是*大陸知識分子追求的目標。五四以來新價值儘管名目繁多,但從根源上說,都可以歸繫到一箇中心價值上,即個人的自作主宰;這是從譚嗣同、梁啓超到蔡元培、早期的魯迅和陳獨秀、胡適等所共同提倡的。然而這決不是說,他們所向往的是西方式的個人主義,而置國家民族的大羣於不顧。相反地,他們都是在建立新的羣體秩序這一大前提之下,倡導個*解放、個人自主的。

儘管二十九年後化鶴歸來,發現‘城郭如故*非”,我的“*情懷”不但未曾稍減,似乎反而與日俱增。正因如此,我纔不能忘情於故國,而往往要以世外閒人,與人話國事,說些於己無益而又極討人嫌的廢話。我曾屢次自戒,而終不能絕。

“致良知”之教以喚醒社會大衆的良知爲主要的任務,所以我稱之爲“覺民行道”。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廢除相職,從此“士”在朝廷上便失去了一個權力的凝聚點,即使僅僅是象徵*的。……黃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廢丞相始也”。

宋代朝廷對進士又特別尊重,故有“焚香禮進士”之說。“民”成爲“進士”之後自然會發展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責任感。這是宋代出現“士以天下爲己任”意識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他們已自認爲是*主體,不僅是文化主題或道德主體而已。

一生爲故國招魂,當時搗麝成塵,未學齋中香不散。萬里曾家山入夢,此日騎鯨渡海,素書樓外月初寒。

從社會史的觀點看,五四以後*傳統的民間社會正開始向現代的公民社會轉化;*人的價值觀念也在隨着這個轉化而不斷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