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1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國(蘇俄、蘇聯)的農業生產情況   年份項目...

習題庫 閱讀(2.38W)

問題詳情:

(1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國(蘇俄、蘇聯)的農業生產情況   年份項目...

(18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1913~1925年俄國(蘇俄、蘇聯)的農業生產情況

年份

項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5年與1913年

對比的百分比(%)

農業總產值(%)

100

67

112

112

畜牧業(%)

100

72

121

121

糧食(萬噸)

7.65

4.519

7.247

94.7

1913~1926年俄國(蘇俄、蘇聯)的工業生產情況

 年份

項目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總產值 (按1926年度價格計算,單位:億盧布)

102.51

14.1

77.39

110.83

產值指數(以1913年爲基數100)

100

13.8

75.5

108.1

——《赫魯曉夫執政史》

請回答:(1)據材料一,概括指出俄國(蘇俄、蘇聯)的工農業生產在1913~1925年發展的趨勢。分別指出其成因。(6分)

材料二 (斯大林時期的)五年計劃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尤其是因爲同一時期西方經濟的崩潰。社會主義不再是空想家的夢,它是發展中的事業。美國新聞記者林肯·斯蒂*斯從蘇聯回國後聲明:“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懷疑態度轉變爲真正的興趣,有時轉變爲模仿。

——斯塔夫裏阿諾斯《全球通史》

請回答:

(2)材料二中的“西方經濟的崩潰”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當“西方經濟的崩潰”蔓延時,蘇聯爲什麼沒有受到較大沖擊?西方國家對蘇聯的“模仿”指的是什麼?(4分)

材料三  在1933年到1934年初,統制經濟這名詞有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於報刊著作上。國民*專家羅敦偉認爲“九一八”之後,*“真正求得國難出路的基本方策”應是實施“統制經濟”。他批評*的經濟學者大半是“自由主義的理想者”,那不過是一個“夢幻”,而“事實告訴我們,許多國家都向統制經濟途上進展”,如德國、英國、意大利、美國及日本,蘇俄更是如此,各國“差不多是想把*化爲生產的管理機關。”他認爲,在*實施統制經濟政策對於“*民族資本之凌亂散漫,社會秩序之紛亂無章,*社會之變化莫測”,是一劑良方。

——摘編自蔡雙全《簡析20世紀30年代學術界關於“統制經濟”與“自由經濟”之爭》

(3)根據材料三,指出羅敦偉“統制經濟理論”的核心及其目的,(4分)並結合所學分析影響該理論產生的*因素。(4分)

【回答】

(1)趨勢:①1913~1920年呈下降趨勢;②1920~1925年呈上升趨勢。原因:①前者:戰爭破壞和戰時*主義政策的消極影響;②後者:新經濟政策的實施,即利用市場、商品貨*關係來擴大再生產。(6分)

(2) 歷史事件: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1分);原因:蘇聯經濟自成一體,*於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外;蘇聯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2分) 模仿:國家對經濟進行干預(1分)

(2)核心:*成爲生產的管理機關(*管理經濟)。(2分)目的:調節經濟秩序;挽救民族危亡。(2分)*因素: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及西方各國對經濟的干預;蘇聯建立計劃經濟體制,成就顯著。(4分)

知識點:俄國十月*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題型:綜合題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