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各題。夏日西齋書事司馬光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

習題庫 閱讀(1.58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各題。夏日西齋書事司馬光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各題。

夏日西齋書事

司馬

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

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苔。

[注]此詩是司馬光被迫辭官退居洛陽時所作。

14.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物?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感?(3分)

15.本詩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晉陶淵明在辭官後有詩云:“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達的情感迥異。試簡要分析兩者情感的不同。(4分)

【回答】

14.夏日大雨將至,榴花未全開,槐影沉沉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志不得伸、壓抑苦悶的心情。

15.司馬詩“地偏”兩字,明寫住地偏遠,實則儲蓄地表現了不爲朝廷所用的孤寂(或:辭官後朋友同僚盡散的冷落);陶詩“地自偏”,說明居地雖處鬧市,可心情卻因擺脫了官場束縛而愉快和超脫。

【解析】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中的景物形象。解題思路,先根據要求到詩歌中找到所寫的景物,然後抓住景物的特點,最後聯繫詩人的情感。題幹要求的是“詩的前兩句”,目標很明確。“榴花映葉未全開,槐影沉沉雨勢來”,描寫的應該是農曆五月仲夏的場景。榴花未全開,那是一種開而不全的狀態,是一種欲放還收的狀態。五月榴花似火,在濃密的榴葉的襯托下格外耀眼,未開全的榴花是一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狀態;五月的槐樹綠蔭正濃,攝人心魄,吸足了水分的槐樹葉,給人一種黑壓壓的氛圍。“槐影沉沉”表面上是寫景,實際上是寫心,所以作者用了“沉沉”來描述。但透過景物所給定的意象,我們隱約感知作者的心情,也是沉沉的,鬱悶的。更可佐*的是,接下來就寫到“雨勢來”,仲夏的雨,那是什麼樣子的雨呢,作者沒寫,而是寫到雨勢。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15.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比較題。題幹給出比較的點,即“地偏”和“地自偏”中傳達出的不同的情感。先看司馬詩,“小院地偏人不到,滿庭鳥跡印蒼苔。”容易理解,作者深深的孤寂感正是透過“小”、“偏”“不到”映*出來。因爲,辭官,院是小的,地也是偏的,加上一怕牽連,二是已辭了官,以往來往甚密的同僚、朋友有的也受到了打擊,所以“人不到”,寫到這裏,那份淒涼的境況自然地就流露了出來。詩中靜中寓動,寫靜中流露出來的淒涼心境是顯見的。詩中未開全的“榴花”、“榴葉”、“沉沉的槐影”、欲來的“雨勢”、地偏的“小院”,人不到的“小院”、滿庭的“鳥跡”、“蒼苔”所蘊含的豐富意象表達出來的內心孤寂,、淒涼以及*鬥爭給他帶來的不安。要同時聯繫註釋中的背景。而陶淵明的詩中是“結廬在人境”“心遠地自偏”,詩人是身處鬧市,但是心境淡然而愉悅。“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作者言自己雖然居住在人世間,但並無世俗的交往來打擾。爲何處人境而無車馬喧的煩惱?因爲“心遠地自偏”,只要內心能遠遠地擺脫世俗的束縛,那麼即使處於喧鬧的環境裏,也如同居於僻靜之地。“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中的“心遠”是遠離官場,更進一步說,是遠離塵俗,超凡脫俗。。“結廬在人境”四句,就是寫他精神上在擺脫了世俗環境的干擾之後所產生的感受。所謂“心遠”,即心不念名利之場,情不繫權貴之門,絕進棄世,超塵脫俗。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