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材料一 1917年11月11日,中華*黨(**前身)人主辦的《*日報》報道說:“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騷擾...

習題庫 閱讀(1.92W)

問題詳情:

材料一 1917年11月11日,中華*黨(**前身)人主辦的《*日報》報道說:“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騷擾...

材料一  1917年11月11日,中華*黨(**前身)人主辦的《*日報》報道說:“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騷擾推倒克倫斯基*之報告所懷意見皆謂不過激烈派暫時掌握*,然俄國之中等社會及哥薩克團必將互相聯合而與之反抗,故激烈派之天下僅爲一時由此以觀俄國大局,斷不致因此次之改變而有根本上之動搖也。”

材料二  11月14日,《大公報》報道:“克倫斯基總理率*討逆……俄國叛黨之勢力如臨風之燭,持久有限,俄國*無不欽仰克倫斯基總理。”

材料三  1918年6月17日,《*日報》社論稱俄國爲“*友邦”,稱布爾什維克爲“新派。”同年夏,孫中山致電列寧和蘇維埃*:“**黨對貴國*黨所進行的艱苦鬥爭表示十分欽佩,並願中俄兩黨團結共同鬥爭。”

材料四  1921年*“一大”的《**綱領》規定:“黨採取蘇維埃(譯爲:代表大會)的形式,把工農勞動者和士兵組織起來,宣傳*主義,承認社會*爲我黨的首要政策。”

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日報》、《大公報》對俄國彼得格勒起義的報道有何相似之處?(2分)

(2)對於俄國十月*,材料一、二中《*日報》的評論有何不同?(4分)並分析原因。(6分)

(3)*在“一大”上提出學習十月*的哪些成功經驗?(3分)

【回答】

 (1)相似之處:都認爲俄國*在彼得格勒的勝利只是暫時現象,不可能成功。(2分)

(2)差異:此前稱俄國*派爲“激烈分子”,*資產階級臨時*的行爲是一種“騷擾”;此後稱布爾什維克爲“新派”,稱俄國爲“*友邦。”(4分)

原因:①當時*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政黨,不贊成社會主義道路。②後**道路收西方列強破壞二失敗ƒ孫中山希望藉助蘇俄力量進行*鬥爭。(6分)

(3)以*代表大會作爲權力機構和*的組織形式,以*作爲主要的鬥爭方式。(3分)

知識點:俄國十月*與蘇聯社會主義建設 俄國十月*

題型:綜合題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