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社會轉型下的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婦女長期以來,鄂西南土家族地區形成了由獨特的語言、宗教等構成的民族傳統和習俗文...

習題庫 閱讀(2.03W)

問題詳情:

閱讀社會轉型下的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婦女長期以來,鄂西南土家族地區形成了由獨特的語言、宗教等構成的民族傳統和習俗文...

閱讀

社會轉型下的清代鄂西南土家族婦女

長期以來,鄂西南土家族地區形成了由獨特的語言、宗教等構成的民族傳統和習俗文化。清中葉前土家族地區婦女仍舊秉承“中古夷俗”“配合自由”的觀念,在文化習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響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繼婚、同姓婚爲主。男女婚戀形式較爲自由,婚姻關係也較爲鬆散,且女*在社會生活中享有較大的話語權。

雍正年間的改土歸流,使鄂西南的土家族經歷了一場急劇的社會轉型。國家對社會秩序和風俗習慣予以全面調整和影響。一方面我們看到以儒家文化和宗族倫理爲主要內容的正統文化迅速改變着民衆尤其是婦女的生活,另一方面地方文化傳統和社會習俗也在不斷地調適互動中頑強延續。

爲強化對這一地區的文化控制,官方大力在思想觀念上灌輸儒家倫理,加強儒家教化。民衆也逐漸接受漢族傳統觀念和文化習俗。大部分女*摒棄固有的婚戀習俗,融入儒家倫理文化,這一轉變從守節守貞的節婦烈女不斷增加鮮明地體現出來。改土歸流以來,國家在這一地區禁止男女混雜同坐、背夫私逃、私自改嫁等舊俗,宗族觀念認爲節婦烈女是光耀門楣之人。同時士紳在方誌中大量書寫節婦烈女的事蹟,並上報旌表,引導了當地婦女觀念的變化。這一時期,節婦烈女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區出現了井噴式地涌現。同治《建始縣誌》載:“鄭張氏,年二十九而孀,夫弟謀奪其節,氏聞之故跌傷肢體,呻吟牀褥,暗使人戒娶者曰:‘必若是,先殺子,後自殺也。’娶者懼,乃止。”

面對社會轉型和文化變遷,但仍有部分婦女選擇恪守原有的文化習俗與生存邏輯。很多地方以“女兒會”的形式來延續鄂西南地區的傳統婚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在恩施石灰窯、大山頂等地,每年農曆五月初三和七月十二,流行借“女兒會”趕集之名來尋找意中人或私會情人。

雖然學界對於女兒會的起源時間目前尚無定論,但這並不影響對其背後文化現象的解讀。其一,這種習俗根植於母系氏族遺存中。其二,根植於地方*知識和文化傳統之中。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區素有“年小月半大、鬼神也有三天假”的說法,女兒會與月半節正好爲同一天,女*借趕集來幽會情人,久而久之成爲民衆默認的文化現象。其三,這一活動根植於地方市場體系和土客文化交流與互動之中。據同治《恩施縣誌》記載:石灰窯集場屬於恩施東南隅十三集場之一,移民和流動人口很多。在集市上,借貿易爲名,未婚男女趁機尋找配偶,互贈定情信物,已婚女*也不受約束,與過去的情人會面。這些流動人口,由於離開以往生活環境,脫離了原來社會文化的監督和約束,更容易接受鄂西南地區較爲開放、自由的婚戀形態,因此集市也成爲了男女自由婚戀的公共空間之一。

當*王朝強制推行儒家社會文化政策時,土家族地區的女*面對現實做出不同面向的抉擇:一部分女*以遵從禮制的節婦烈女形象存在,成爲儒家社會*別倫理中的典範;另一部分女*則選擇堅守傳統自由婚戀的習俗,以“女兒會”的形式延續着土家族婚戀習俗。從這個意義講,女兒會不僅是對傳統婚俗的固守,同時也是地方文化傳統和地方*知識在社會變遷中的自覺調適和延續。

(選自2014年2月24日《光明日報》,有刪改)

5.下列不能體現鄂西南土家族婦女“中古夷俗”“配合自由”觀念的一項是(   )

A.清中葉以前鄂西南土家族在文化習俗方面受儒家文化影響較少,其婚姻形式以姑舅婚、收繼婚、同姓婚爲主,婚姻關係也較爲鬆散。

B.改土歸流前的鄂西南土家族地區較少受到以儒家文化和宗族倫理爲主要內容的正統文化影響,男女混雜同坐、背夫私逃、私自改嫁等現象比較平常。

C.在相對閉塞的恩施石灰窯、大山頂等地,每年農曆五月初三和七月十二,流行“女兒會”來延續傳統婚俗。

D.同治《建始縣誌》記載:“鄭張氏,年二十九而孀,夫弟謀奪其節,氏聞之故跌傷肢體,呻吟牀褥,暗使人戒娶者曰:‘必若是,先殺子,後自殺也。’娶者懼,乃止。”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女兒會的出現是因爲鄂西南土家族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時期,女*在地方市場體系和土客文化交流中享有較大的話語權。

B.雍正年間的改土歸流,使鄂西南土家族地區的文化被儒家思想完全控制,土家族民衆逐漸接受漢族傳統觀念和文化習俗。

C.*王朝對鄂西南土家族強制推行儒家社會文化政策,使得當地民衆尤其是婦女在不斷地調適互動中前行,妥協與堅守並行。

D.地方士紳在方誌中大量書寫節婦烈女的事蹟並上報旌表,成了節婦烈女在鄂西南土家族地區出現井噴式地涌現的最主要原因。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土家族傳統婚戀習俗的形成與歷史上鄂西南土家族地區女*在社會生活中所受約束較少、婦女地位較高等因素有相當大的關係。

B.由於漢族文化的滲透,導致了當地婦女觀念的變化,女兒會成了鄂西南土家族婦女堅守傳統自由婚戀習俗的最後陣地。

C.從社會轉型視野下的土家族傳統文化的變遷中,可以推斷出社會文化是根植於社會生活的,並受制於社會生活現狀。

D.清代中後期鄂西南土家族地區的文化現狀,體現了民間社會面對時代變遷既做出了一些妥協,又能從不同層面展現其地方*和獨特*。

【回答】

5.D

6.C

7.B

【解析】

試題分析:

5.此題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可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從文中找到與“中古夷俗”“配合自由”相關的語段,然後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做出判斷取捨,D項,這一記載反映的是鄂西南土家族大部分女*摒棄固有的婚戀習俗,融入儒家倫理文化。所以選D。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指的是根據具體語境把握這些概念的意義。此類題一般涉及三點:①根據上下文推斷含義深刻的概念;②根據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語境義;③根據作者的觀點理解重要概念的隱含義。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既要對文章全局進行“整體把握”,又要根據詞語的具體語境來體會。1.前後勾聯,即根據文章的整體*原則,將上下文勾聯在一起,從文章的主旨出發,與表達目的和表達技巧等聯繫起來,全面審視作者在相關內容中遣詞用語的匠心,正確領會概念的含義。2.表裏參驗,即根據由表及裏的原則,從概念的語表含義入手進而領會作者遣詞用語的意圖,抽象出文中所表現的內在的深刻的含義。3.以文解文,即根據構成文章諸因素之間既互相制約又互相闡釋的特點,進行同義互解或連義互解。答題時,可以將*代入原文中,看看是否連貫暢通,邏輯關係是否合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例如本題選項D就犯了答非所問的錯誤。

6.此題考查篩選資訊的能力。解答此題,可根據對文意的理解,將選項分別代入原文進行比較分析,A項,強加因果,另外“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也不等同於“母系氏族遺存”。B項,“完全控制”有誤,擴大範圍。D項,“……涌現的最主要原因”有誤,應爲“有一定影響”,見第3段。所以選C。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資訊”,涉及的內容一般範圍比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內容是篩選和整合的基礎。具體來說,要探究文章的觀點,把握作者在文中體現的態度,篩選出文中使用的論據等。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整體把握,篩選和整合資訊時纔會心中有數。第二步,把握題幹,確定答題區間。閱讀題乾的設定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創設情境、設問角度和命題意圖。前兩者是顯*的,而後者是隱*的,但又是最關鍵的,審題時要透過分析前兩者把握命題意圖。資訊篩選的主要依據是題乾和文字。明確題幹要求後,就要回到文字上來,迅速找到篩選區域,找準與試題的選項對應的原句。第三步,將選項資訊與原文語句內容進行對應比較。選項資訊的語言與原文語句內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區別,命題者常透過改變敘述的方式來設定一些干擾項,解答時要認真核對,找出符合題乾的選項。例如本題選項A就犯了強加因果的錯誤,選項B就屬於範圍擴大的錯誤,選項D就屬於過於絕對化的錯誤。

7.此題考查分析和推斷的能力。解答此題,可從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段,然後根據文段中作者的觀點,仔細辨識選項與原文作者觀點的細微差別,做出判斷取捨,B項,“女兒會成了……的最後陣地”主觀臆斷,推論沒有依據。文中只是說“很多地方以‘女兒會’的形式來延續傳統婚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所以選B。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論述類文字往往考查包括“邏輯推理”在內的思維能力,邏輯錯誤。指命題者在設定根據原文內容進行合理的推斷和想象題的選項時,從邏輯推理角度設定陷阱。進行推斷應該根據原文而又不拘限於原文,應以原文提供的資訊爲基礎進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斷,根據各選項所涉及的內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關資訊,然後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選項中的某個結論。思考時,可嘗試運用“邏輯推理法”來解題,在遇到判斷句、條件關係句、因果關係句、遞進關係句,假設關係句、絕對化表述句時,如果能夠運用“邏輯推理法”去判斷正誤,可以化繁難爲簡易,大大提高解題的效率。甚至於對有些選項可以透過一般的邏輯推理來確定正誤,而不一定需要對原文做細緻的掃描校對。例如本題選項B就犯了強行推理的錯誤。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