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2015年*蘇揚州市中考)閱讀下文木刻猴子林文義   ⑴小時候,常常看見祖父在把玩一件小東西:一整塊黃楊木雕...

習題庫 閱讀(2.47W)

問題詳情:

(2015年*蘇揚州市中考)閱讀下文

木刻猴子

林文義

    ⑴小時候,常常看見祖父在把玩一件小東西:一整塊黃楊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羣像。猴子有三隻,做出三種截然不同的表情——一隻雙手掩着耳朵,一隻雙手遮着眼睛,另一隻則顯得十分心虛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鍾愛它,常常獨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裏,無限憐愛地撫摩着它。

    ⑵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頭上,翻來翻去地看。沒什麼意思嘛,就是一塊木頭,刻成三個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沒有發條,不像機械、鐵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緊發條,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鈸。沒什麼好玩嘛!我翹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還給祖父。

    ⑶祖父把我抱起來,指着木刻猴子對我說:“阿公跟你說,這三隻猴,是你阿祖給阿公的。這三隻猴就是跟我們說,非禮勿聽、非禮勿看、非禮勿說……唉,你還小,不會懂,就是常常聽人講的‘有耳無嘴’啦。”那時,我六歲,祖父的話,我聽不大懂,但“有耳無嘴”這句話,卻印在了心裏。

    ⑷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親把木刻猴子擺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紀念逝去的祖父,還是要提醒些什麼。

    ⑸念高中的時候,不知道爲了什(2015年*蘇揚州市中考)閱讀下文木刻猴子林文義   ⑴小時候,常常看見祖父在把玩一件小東西:一整塊黃楊木雕...麼事,我和母親發生了爭執,我的嘴快,說了一大堆氣話。母親淚眼汪汪的,側過頭去,看着神案上那個木刻猴子,悲憤地說:“看到你阿公留下來的木猴沒?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們*惕,不要亂講話,你阿公以前常常講‘有耳無嘴’,你難道忘記了?”

    ⑹時間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親靜靜地和我說話,我從來不曾看過像他那般謙和、誠懇的父親。他似乎內心有某些隱痛,卻又盡力掩蓋:“這個時代,謹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論,不要妄加評斷,平平安安過一世就可以了。”說着,他從神案上把那三隻木刻猴子拿下來,充滿深意地說:“你看看這三隻猴,不聽、不看、不說,這是有道理的,獨善其身嘛……”父親嘆了口氣。他們那個黯然的年代,沉默成爲他們一生的座右銘。

    ⑺我說:“像這三隻木刻猴子,不聽、不看、不說,這樣一個人,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獨善其身,這是多消極的藉口!”

    ⑻父親苦笑,淡淡地說:“唉,以後你慢慢會曉得的。”

    ⑼又是幾年過去了,在不斷的歷練中,我慢慢理解了父親。我竭力要保持一點點純真的自我,但我發現,雖不甘願,自己卻也逐漸向世俗妥協,時時處在自我的撕裂中。

    ⑽父親離開以後,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裏。這個從曾祖父傳給祖父,由祖父傳給父親,再由父親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給我的後代,是不是還要告訴他們“有耳無嘴”?我覺得我不能這樣,我要他們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們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別人。

  ⑾點起一把火,我把這個木刻猴子燒成灰燼。

            (選自2015年第6期《讀者》,有改動)

1.閱讀全文,完成下表。

人物

對待“木刻猴子”的

行爲

情感

觀念

“祖父”

順從傳統

“父親”

擺上神案

糾結

“我”

不滿

2.第⑻段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你從中讀出了父親怎樣的矛盾心理?結合文意簡要分析。

                                                                               

                                                                              

3.細讀第⑼段,分析加點的“撕裂”一詞的內涵和表達效果。

                                                                             

                                                                              

4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有耳無嘴”這一說法的認識。(80—100字4)

100

【回答】

1.行爲:常常把玩(撫摩),燒成灰燼(付之一炬);情感:鍾愛(憐愛);觀念:屈從傳統(向世俗妥協),否定傳統(不順從傳統、拋棄傳統、反抗傳統)。

2.示例:透過神態和語言描寫,寫出了父親既想以自己的經歷提醒兒子謹言慎行,又不願強行扭曲兒子的矛盾心理。

3.內涵:是向世俗妥協,還是保持純真的自我?表達效果:強烈表現出“我”內心的痛苦,形象有力。

4.示例一:“有耳無嘴”的弊端,在於國人對任何不合理現象保持沉默和妥協的習慣,使得人與人之間不能有開誠佈公的交流。大街上圍觀暴行、會議中不分是非地鼓掌透過都是實例。它理應遭到拋棄。

    示例二:在特定的場合下,“有耳無嘴”也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日常交往中,家人朋友難免會說出一些不得當的話,無關原則,就可以一笑了之。不必句句在意,事事耿耿於懷。適時沉默,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