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13.下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晉曾是友好的鄰邦,晉對秦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想法;晉...

習題庫 閱讀(1.92W)

問題詳情:

13.下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晉曾是友好的鄰邦,晉對秦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想法;晉...

13.下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晉曾是友好的鄰邦,晉對秦有割讓焦、瑕二邑的想法;晉對秦卻又嚴加防範。燭之武對這種微妙的關係瞭如指掌,並巧妙地加以利用,這是他得以智退秦師的關鍵。

B“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刻畫了一批奮發有爲的青年知識分子激流勇進的精神,含蓄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C.《雨巷》運用了象徵手法。詩中的“我”“雨巷”“姑娘”並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

D荊軻赴秦刺殺秦王就必須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關鍵。荊軻私見樊於期的描寫表現了荊軻的俠肝義膽,果敢勇決,擅長辭令;而樊於期就顯得頭腦簡單,過於輕信。

【回答】

13D

知識點:作家作品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