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文言文閱讀苦齋記(明)劉基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之龍泉縣西南二...

習題庫 閱讀(1.74W)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閱讀苦齋記(明)劉基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之龍泉縣西南二...

文言文閱讀

苦齋記

(明)劉基

苦齋者,章溢先生隱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巔。匡山在處之龍泉縣西南二百里,劍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巖崿皆蒼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雲,其上多北風。風從北來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之苦者亦樂生焉。

於是鮮支、黃櫱、苦楝、側柏之木,黃連、苦杕、亭歷、苦蔘、鉤夭之草,地黃、遊冬、葴、芑之菜,櫧、櫟、草鬥之實,楛竹之筍,莫不族布而羅生焉。野蜂巢其間,採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謂之黃杜,初食頗苦難,久則彌覺其甘,能已積熱,除煩渴之疾。其檟荼亦苦於常荼。其洩水皆齧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魚,狀如吹沙,味苦而微*,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遠,惟先生樂遊,而從者多艱其昏晨之往來,故遂擇其窊而室焉。攜童兒數人,啓隕籜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實。間則躡屐登崖,倚修木而嘯,或降而臨清泠。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樂也。

先生之言曰:“樂與苦相爲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爲樂而不知苦之爲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於華堂之上,口不嘗荼蓼之味,身不歷農畝之勞,寢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輿隸,是人之所謂樂也,一旦運窮福艾,顛沛生於不測,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腸,不可以實疏糲,籍柔覆溫之軀,不可以御蓬藋,雖欲效野夫賤隸,跼跳竄伏,偷*命於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爲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趙子曰:‘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彼之苦,吾之樂;而彼之樂,吾之苦也。吾聞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踐以嘗膽興,無亦猶是也夫?”

劉子聞而悟之,名其室曰苦齋,作《苦齋記》。

13.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        中:遭受。

B.莫不族布而羅生焉。         族:衆多。

C.能已積熱,除煩渴之疾。        已:治療。

D.間則躡屐登崖            間:間或。

14.下列各組句子里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而物*之苦者亦樂生焉。      積水成山,風雨興焉

B.而不知醉醇飫肥之腸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C.燕坐於華堂之上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

D.彼之苦,吾之樂          句讀之不知

15.下面對這篇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是一篇書齋記,起筆交代苦齋方位,第二段寫苦齋環境,之後寫苦齋生活概況和苦樂志趣,最後點明作記由來,“苦”字成爲全文的脈絡,貫穿始終。

B.文中舉膏粱子弟以及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事例,闡明瞭苦與樂互相倚伏轉化的道理,也抒發了禍福相依、人世無常的感慨,耐人尋味,啓人深思。

C.文章情緣景生、由物及人,前一部分的景、物與後一部分人事、情理渾然一體,既刻畫了風物,闡明瞭哲理,也洋溢着章溢先生及其從者與自然親近的“苦生活”中的無限樂趣。

D.作者有樸素的辯*法思想,化景爲趣,化趣爲理,“苦之爲樂”和“苦生於樂”的道理啓發人們正確看待艱苦的環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16.用“/”給文中劃線的部分斷句。(3分)

樂與苦相爲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爲樂而不知苦之爲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 哉

1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樵歌出林,則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樂也。(3分)

(2)雖欲效野夫賤隸,跼跳竄伏,偷*命於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樂,爲今日之苦也耶?(4分)

【回答】

13.D

14.B

15.B

16.樂與苦/相爲倚伏者也/人知樂之爲樂/而不知苦之爲樂/人知樂其樂/而不知苦生於樂/則樂與苦相去能幾何哉

17.①樵夫的歌聲從樹林裏傳出來,他就拍打石頭來唱和,沒有誰懂得他的樂趣。(採分點:“拊”、“和”,句子通順1分。)

②即使想效仿農夫僕隸,侷促不安逃匿隱藏,在草木叢生的地方偷生而不可得,豈不是以前的快樂,成爲現在的痛苦了嗎?(採分點:“雖”、“竄伏”、反問句式,句子通順1分。)

【解析】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字意。實詞題目近些年考覈有難度加大的趨勢,並且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的正確與否,此題D“間則躡屐登崖”譯爲“間或踏着木底鞋登上山崖,靠着大樹放聲長嘯”,明顯不符合語境,“間”應該譯爲“有時”。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14.

試題分析:B而:錶轉折。A焉:句末語氣詞;兼詞,“於此”。C於:介詞,在;介詞,到。D之:助詞“的”;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解答此類題的方法:1.詞*分析法。從詞*的角度看,許多虛詞是兼職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詞*,如“之”有代詞、助詞、動詞三種詞*。透過分析詞*,以理解其意義和用法。2.位置分析法。有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虛詞的作用和意義時,應從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後關係、搭配習慣及其使用規律等方面入手。3.標誌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誌詞,如能掌握課文或成語中出現過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標誌*虛詞,就能幫助我們理解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4.溫故求新法。我們應儘量回顧過去學過的有關虛詞的例句及有關知識,將這些例句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比較,從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虛詞的用法。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15.

試題分析: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此題的做法如下,先瀏覽選項,確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後具體將選項與文中原句進行比較以發現問題。此類題目的誤區有:事件張冠李戴、時間地點遷移、曲解實虛詞等。經過比較可知B。後一句有誤,“抒發了禍福相依、人世無常的感慨”原文並未有此含意。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16.

試題分析:這裏可根據實詞斷句法。即在讀懂全文,瞭解所點斷文章的大致內容的基礎上,透過找名詞與動詞來組句,先斷開能斷的句子。如果是敘述*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節;若有人物對話,就要弄清誰與誰對話,講的什麼話。如是說理*文章,則要弄明白談了哪些問題,表明了怎樣的觀點。同現代漢語語法一樣,古文中的主語、賓語一般是名詞(代詞),謂語多是動詞,主語、謂語與賓語是句子的主幹,而謂語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謂語動詞,分析動詞與它前後詞語之間的關係,就能正確斷句。根據大意即可劃分。本句論述的是“苦與樂”的辯*關係,“人”爲主語,開頭是“者……也”也判斷句,“知”、“不知”爲謂語動詞。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17.

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關鍵字①“拊”結合“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譯爲”拍掌、拍打“。“和”結合“倚歌而和之”《赤壁賦》譯爲“應和”。②“雖”譯爲“即使”。“竄伏”根據“在草木叢生的地方偷生而不可得,豈不是以前的快樂,成爲現在的痛苦了嗎?”譯爲“逃匿隱藏”。

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參考譯文】

苦齋,是章溢先生隱居的房子。房子有十二間,用茅草覆蓋,在匡山的峯巔。匡山,在處州的龍泉縣西南二百里的地方,劍溪的水從這裏發源。匡山的四周陡峭的巖壁拔地而起,山崖上都是青*的石頭,外邊高,中間低。山下白雲繚繞,山上北風呼嘯。大風從北邊吹來,大概滋味不能甘甜卻容易苦*,所以山上的植物也受到影響,它們的味道都是苦的,而苦味的植物也樂於生長在這裏。

就這樣,鮮支、黃櫱、苦楝、側柏這些樹木,黃連、苦杕、亭歷、苦蔘、鉤夭這些野草,地黃、遊冬、葴、芑這些野菜,櫧、櫟、草斗的果實,楛竹的嫩筍,沒有不是成叢地分佈,羅列生長的。野蜂在它們中間築巢,採花粉釀蜜,蜜的味道也是苦的,山裏的方言稱它黃杜,初嘗時很苦以致難以下嚥,過後就更覺得香甜,能夠治療淤積在體內的熱毒,解除燥熱心煩的病。那裏的檟茶也比普通的茶葉苦*。那裏的水流都從石縫間沖刷而出,水源汩汩滔滔,水流湍急曲折,注入大峽谷。水中有很多有花紋的小魚,形狀像吹沙魚一樣,味道苦*又有一點辣味,吃這種魚可以醒酒。

山離開人住的地方比較遠,只有章溢先生樂於在山中游賞,他的隨從大多因早晚來回奔波而感到艱難,先生於是就選擇那低窪的地方築室定居。帶領幾個年歲小的僕人,除除脫落的筍殼來種植粟米和豆類,吃那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實。有時踏着木底鞋登上山崖,靠着大樹放聲長嘯,有時向下走,靠近清涼的溪水。聽到樵夫的歌聲從樹林裏飛出,就擊打石頭隨着唱。沒有誰懂得他的樂趣。

章溢先生說:“樂與苦,是相互依託而存在的,人們懂得快樂是快樂的,卻不懂得痛苦也是快樂的,人們懂得因快樂的事物而快樂,卻不懂得痛苦是從快樂中產生的,那麼快樂與痛苦相互間的距離能有多遠呢!如今,那些吃膏粱的子弟,在華美的廳堂上安坐,口中沒有品嚐過野菜的味道,身子沒有經歷農耕的*勞,睡覺一定要雙層的被褥,吃飯一定要珍饈美食,出入一定要僕役相擁,這是常人所說的快樂;有朝一日好運到頭福氣停止,出現難以預料的困苦,卻不懂得喝瓊漿吃美味的肚腸,不可用它裝滿粗劣的飯食,鋪着柔軟的墊褥,蓋着溫暖的被子的身體,不可以穿草編衣服御寒,即使想效仿山野農夫和卑微的僕役,不得伸展軀體,上竄下伏,在草木叢生的地方苟且保命也不可能,難道不是往昔的快樂變成了今天的痛苦嗎?所以孟子說:‘天之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趙子說:‘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那些人的痛苦,是我的快樂,而那些人快樂,是我的痛苦。我聽說井水因甘洌而乾涸,李子因苦*而儲存,夫差因沉湎酒*而滅亡,勾踐因臥薪嚐膽而興盛,不也如同這樣嗎?

我聽後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爲他的書齋取名叫“苦齋”,寫了這篇《苦齋記》。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