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離騷(節選)衆皆競進(1),以貪婪兮。憑(2)不厭乎求索。羌(3)內恕己以量(4)...

習題庫 閱讀(3.32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離騷(節選)衆皆競進(1),以貪婪兮。憑(2)不厭乎求索。羌(3)內恕己以量(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離騷(節選)

衆皆競進(1),以貪婪兮。憑(2)不厭乎求索。羌(3)內恕己以量(4)人兮,各興心(5)而嫉妒。忽馳騖(6)以追逐兮,非餘心之所急。老冉冉(7)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餘情其信姱以練要(8)兮,長顑頷(9)亦何傷。掔木根以結茞兮,貫(10)薜荔之落蕊(11)。矯(12)菌桂以紉蕙兮,索(13)胡繩之纚纚(14)。謇吾法夫前修(15)兮,非世俗之所服。雖不周(16)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17)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既替餘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茞。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怨靈脩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衆女嫉餘之蛾眉兮,謠諑謂餘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爲度。忳鬱邑餘佗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爲此態也。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

【註釋】1.進:追逐權勢利祿。2.憑:滿,楚方言。3.羌:且。4.量:度量,計較。5.興心:起壞心,玩弄心計。6.馳騖:狂奔亂跑。7.冉冉:漸漸。8.練要:精要。9.顑頷:憔悴的樣子。10.貫:貫穿。11.落蕊:初生的花蕊。12.矯:舉,用。13.索:把……編成繩索。14.纚纚:接連不斷的樣子。15.前修:前代賢人。16.周:合拍。17.彭賢:般賢大夫,諫其君不聽,自投水而死。

11.對下列句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羌內恕己以量人兮        恕:寬恕

B.偭規矩而改錯            錯:錯誤,過失

C.謇朝誶而夕替            替:廢棄,貶斥

D.夕餐秋菊之落英          餐:服食

12.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忳鬱邑餘佗傺兮

B.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C老冉冉其將至兮

D.何方圜之能周兮

13.下列句子中,與例句的詞類活用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固前聖之所厚

A.高餘冠之岌岌兮

B.步餘馬於蘭皋兮

C.雨雪霏霏

D.夙興夜寐

14.下列對《離騷》有關內容與藝術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這裏作者指出自己和羣小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作者是孤獨的,甚至是寂寞的。但他是聖潔的、高貴的,也是傲岸的。

B.“掔木根以結茞兮,貫薜荔之落蕊。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這四句是說詩人以花草編綴的裝飾品象徵自己耿介拔俗、清瑩高潔的節*品德。

C.《離騷》句式靈活,以六、七言爲主,間以五、八言乃至十言,錯落有致,形成鮮明的節奏,且在語言上運用了“侘傺”“鬱邑”“陸離”“芙蓉”等許多連綿詞(指兩個音節連綴成義而不能拆開的詞),富有聲韻美和表現力。

D.作者多次用比喻手法言志,表明了自己至死要堅持節*,決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全詩主要採用現實主義手法,敘說了自己流放的經歷,揭示了感情上的波瀾變化。

15.翻譯下列句子。

(1) 雖不周於今之人兮,願依彭咸之遺則。

(2)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回答】

11.B

12.C

13.A

14.D(採用的是浪漫主義手法)

15.

(1)雖然同當今的鄙俗之人不融合,我卻願意信守彭咸遺留的準則。(“雖”“周”“依”各1分,句意1分)

(2)受着委屈而壓抑着意志,忍受責罵和侮辱。(“屈心”“抑志”“忍尤”“攘詬”各1分)

【解析】

試題分析:

11.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B項,“偭規矩而改錯”中的“錯”如解釋爲“錯誤、過失”,就與語境“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爲度”不合,這幾句話的意思是:世俗本來是適合於投機取巧啊,違背規矩而任意改變措施,違背準繩而隨意歪曲啊,競相把苟合取悅於人奉作法度。而且句式相同,由“領字”開始,短語結構類似:工巧、追曲、改錯、爲度都是動賓結構。故“錯”應解釋爲“措”譯爲“措施”。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比如本題的B項,結合語境,應解釋爲“措施”。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可以採取課內知識遷移法解決。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透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12.本題其實也是考查實詞。A項“鬱邑”通“鬱悒”;B項“說”通“脫”;D項“圜”通“圓”。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知識拓展】如何識別通假字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重例*。語言是具有社會*的,例子愈多愈說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如“無”通“毋”:“令壯者無取老婦”(《勾踐滅吳》)、“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論語·雍也》)、“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孟子·梁惠王上》)、“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鄭伯克段於鄢》)“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這些例子,說明“無”通“毋”非屬偶然。

2.通古音。辨析古文中的通假字,可以利用通假字與本字音同或音近的特點,聯繫上下文的意思來辨析,就是古人所說的“以聲求義”的方法。具體作法,就是在我們閱讀文言文時,如果發現某個字,其按通常的意義解釋不通,就可以用某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釋,以達到辨析通順、找出本字的目的。如“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一句中,“頒白”二字不成語,不可解,必須知道“頒”是“斑”的借字,意思才通。古音通假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須音同或音近,必須以兩者古音相通爲依據,然後根據字音尋找它所替代的本字。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與臣有郤”(《鴻門宴》)的“郤”通“隙”,通假字“郤”和本字“隙”古音相通(古音同屬溪母鐸部)。又如“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戰國策·唐雎不辱出使命》)的“直”通“特”,二字古音同屬定母職部。所以,要做到準確識別通假字,必須懂得一些基本的古音知識。這一點對中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就是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一般也不通音韻之學。

另外,通假字的讀音跟本字的讀音不同的,一般讀本字的音。例如“父”通“甫”,舊時男子的美稱,多附綴於表字後。“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遊褒禪山記》)一句中的“父”讀fǔ。又如“識”通“志”,記住的意思。“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石鐘山記》)句中的“識”讀zhì。

3.多識記。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涉及的面較廣,但中學語文教材所涉及的並不很多。如“畔”通“叛”、“亡”通“無”、“距”通“拒”、“惠”通“慧”等。“讀書識字始”,平時多識記一些常見的通假字,對學好文言文是很有幫助的。

要注意的是,有些字古音雖相同或相近,但我們不能輕易當作通假字。要確立通假字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兩字同時存在。第二,兩字音同音近。第三,要有足夠的*據。(此爲趙振鐸先生所提出,轉引自《訓詁學與語文教學》)此三者,缺一不可,而第三條尤爲重要。前人講“無徵不信”,沒有足夠的例*(例*要求不少於五條),不可輕下結論。

13.題幹問的是“下列句子中,與例句的詞類活用相同的一項是”,難度較大,需要正確判斷每一選項,例句“厚”形容詞活用爲動詞 重視,看重。A,“高”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加高,加長”。B,“步”是名詞用作動詞。C,“雨雪”是名詞用作動詞。D,“夙”“夜”是名詞用作狀語。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知識拓展】1.名詞活用爲一般動詞。大題分爲以下幾種情況:(1)句中無動詞或形容詞可作謂語。(2)能願動詞+名詞/數(3)否定副詞/不、弗、無+名詞(4)名+名/代。2.名詞的使動用法。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名+名/代)②縱*東父兄憐(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王”,使……稱王)/因便乘利3.名詞的意動用法。①侶/魚蝦而友麋鹿。(把……看作/當作……/以……爲……)(名+名)②糞土當年萬戶侯。4.名詞作狀語。①君爲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名]+動/不是陳述與被陳述的關係)(主+[名、代]+謂語)②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謝。③(秦王)卒[廷]見相如。(在……時/上,當……時候)○(項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像……一樣)○上食埃土,下飲黃泉。○朝濟而夕設版焉。○於是項伯復夜去。([方位名詞/時間名詞]+動詞)

1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D項,“詩主要採用現實主義手法”說法有誤,屈原的《離騷》採用的是浪漫主義手法。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此選項考查的是藝術風格。

15.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雖”,表假設,雖然;“周”,融合;“依”,信守,遵守。第二句中,“屈心”,受着委屈;“抑志”,壓抑着意志;“忍尤”,忍受責罵;“攘詬”,容忍恥辱。同時要關注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名詞,比如“今之人”“彭咸”。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比如“今之人”“彭咸”。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衆小人都拼命地往上爬啊,已撈取了許多還鑽營不止。他們寬恕自己卻猜疑別人啊,一個個鉤心鬥角滿心嫉妒。到處鑽營奔走爭權奪利啊,這一切我都不屑一顧。眼見垂老之年漸漸來臨啊,我深怕美名不能樹立。早上我啜飲木蘭花上的露滴啊,晚上我採初開的秋菊花充飢。只要我情*真正美好精誠專一啊,就是長受清貧又有什麼可悲泣?拿起木根系上棵棵白芷啊,再穿一串初開的薜荔。舉起菌桂拴上棵棵蕙草啊,把胡繩編成繩又長又美麗。啊,我效法那前代的賢人啊,可這並不是世俗人們的服飾。雖然這不合今人的習慣啊,那麼我寧願像彭咸清白而死!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