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咬文嚼字》選段,回答7~12題。(16分)有些人根本不瞭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爲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

習題庫 閱讀(2.03W)

問題詳情:

閱讀《咬文嚼字》選段,回答7~12題。(16分)有些人根本不瞭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爲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

閱讀《咬文嚼字》選段,回答7~12題。(16分)

有些人根本不瞭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爲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實例。韓愈在月夜裏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成“敲”字。這段文字因緣古今傳爲美談,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裏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裏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裏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裏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認爲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裏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7.“咬文嚼字”的本意是什麼?爲什麼說把“咬文嚼字”說成“推敲”,是說得好聽一點?(3分)

8.作者認爲“推”字比“敲”字用得好的理由是什麼?(3分)

9.聯繫全文,發揮你的想像,猜一猜韓愈選“敲”的理由。 (2分)

10.作者舉“推敲”一例,意在說明什麼?(2分)

11.這段文字所要表達的觀點是什麼?(2分)

12.下列說法,符合文段內容的兩項是( )( )(4分)

A.要想透過更改一兩個字就使文字順暢或漂亮是不可能的。

B.作者對“推敲”優劣的分析和觀點其目的並不是要*韓愈。

C.作者認爲文學作品是一種不可知的東西,只有作者自己才知道。

D.“推”和“敲”不是文字上的分別,而是意境上的分別。

E.咬文嚼字實際上就是考慮用什麼樣的字詞才能準確表達內心思想感情的問題。

【回答】

7. “咬文嚼字”原指過分地斟酌字眼,含諷刺意味。在作者看來,“咬文嚼字”和“推敲”都是對語言文字斟酌錘鍊,只不過“咬文嚼字”在詞典上的意思是貶義,而“推敲”是褒義。

8. “推”字更能體現環境的幽寂和僧人的孤寂,更能與孤僧步月歸寺的情境調和。(作者認爲文字和思想情感的關係十分密切,語言文字不僅要符合全詩的意境,也要符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來判斷用詞是否妥當)

9.“敲“字是以聲襯靜,更加突出環境的幽靜;動靜結合,使詩歌的意境更豐富。(能說明道理的*均可。這是一道無固定*的題,是高層次的文學鑑賞,對韓愈理由的猜測,實際上是自己在進行鑑賞活動)

10. 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

11. 文字和思想有密切的關係。

12. B、E

知識點:論述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