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在互聯網和微博出現之前,人們很少會意識到這樣一...

習題庫 閱讀(1.61W)

問題詳情: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在互聯網和微博出現之前,人們很少會意識到這樣一...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在互聯網和微博出現之前,人們很少會意識到這樣一個問題,即由職業記者報道的並有專門的新聞機構發佈的消息,纔算得上是新聞;隔壁大爺或鄰家小妹傳遞的消息不是新聞,市井小民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也不是新聞。

而今,微博的降臨,陡然改變了新聞的形態,新聞漂浮不斷地從周圍的日常生活中噴涌而出,它不再是報紙和廣播電視的專利。以前作爲新聞來源的素材,現在都成了新聞本身,記者所尋找的目擊*人如果自己上微博,就成了新聞的發佈者。

約翰·費斯克在《閱讀大衆文化》一書中曾經揭示了新聞報道的真實*等級。播報新聞的電視主持人、電視臺所連線的遠方記者以及記者所採訪的目擊*人,分別處於真實*的三個等級之中。新聞機構賦予電視新聞主持人以權威*和全面*,處於真實*等級序列的最高端;主持人的話語不代表自身,他或她是規範的新聞話語的化身,儘管電視臺主持人離事發地點空間距離最遠,而目擊*人處於真實序列的低端,雖然他們就在事發現場。目擊*人作爲具體的個人,由於其所處的地位和特定視角,儘管所言真實,但往往不夠全面,可能還有其他目擊*人來加以補充。真實的新聞報道只有在經過記者和電視臺的綜合之後,才被社*認可。今天在微博新聞中,這種真實*的級差似乎被消解了,微博與微博之間是等距離的,都在點擊鼠標的一念之間。特別是記者和主持人也開微博,人們發現每個人可以是同樣真實而片面的,每個人也同樣具有比較、鑑別和綜合不同消息來源的能力。與此相應,新聞的獨家報道和第一時間播報的重要*也降低了,微博上幾乎全是獨家報道,並配以第一時間的個*評論,應當說,微博爲新聞的*化做出了大貢獻。

在傳統和慣例中,正規的新聞機構因爲其報道公共事件並採取公衆的立場,人們習慣將它看成公衆的代言人而獲得了某種規範*和權威*。此時記者和報道者的立場被隱去了,認爲他們的報道無疑是站在公正和客觀立場上的,記者是秉持職業*守的,他們的客觀和公正似乎是由其所在的機構做保*的。微博上的新聞由於沒有權威機構做保*,所以在客觀*上有點懸,微博人的新聞也不使用記者常用的那套新聞報道話語,個人*的言語和偏好*的表述使得報道的公正*又懸上加懸。但是微博新聞卻以其生動、鮮活、及時,帶有個人體溫和喜怒哀樂,吸引着人們的眼球,使得當下的記者編輯們紛紛在微博中尋找素材。常常聽到一些新聞報道中有“零距離”“原生態”等誇張的說法,其實,微博倒是當得起這一說法的,即便是訛傳和謠言,在微博上也是原生態的,動機昭然,不那麼*險,比較容易查找源頭。再則,微博的客觀*和公正*不是體現在每一個具體的個體身上,而是體現在各種言論、思想、立場的交匯之中,不同個體的真實側面,是所謂的客觀世界的最好註腳。

1.下列關於“新聞”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新聞報道的真實*是有等級差異的,新聞機構因賦予電視新聞主持人以權威*和全面*而處於真實*等級的最高端。

B.在互聯網和微博出現之前,新聞是報紙和廣播電視的專利,必須由職業記者報道,由專門的新聞機構發佈。

C.在傳統和慣例中,處在事發現場的目擊者儘管所言真實,其講述也只能作爲新聞來源的素材,不可能直接作爲新聞被社會認可。

D.新聞機構和記者報道新聞時其實是有自己的立場和傾向的,但此時將其隱藏了起來,因此新聞機構“公衆代言人”的身份和記者“客觀公正”的形象深入人心。

2.下列對“微博”與“新聞”關係的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微博改變了新聞的形態,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件、他們之間傳遞的消息都可以成爲新聞,每一個人只要上微博,就成了新聞發佈者。

B.微博新聞似乎消解了新聞的真實*級差,在微博中每一個人可以是同樣真實而片面的,也可以具有同樣的比較、鑑別和綜合不同消息來源的能力。

C.微博雖然缺乏傳統新聞的客觀*和公正*,但具有傳統新聞所沒有的生動、鮮活、及時的特點和報道者的個*化特徵。

D.微博打破了報紙和廣播電視享有新聞專利的局面,推動了新聞的*化,甚至成爲*記者、編輯的新聞來源。

3.下列根據原文資訊所做的推斷,合理的一項是

A.記者、主持人有新聞機構賦予的權威*和全面*,因此他們的微博相比其他人的微博更客觀公正和真實可信,理所當然會有更高的關注度。

B.微博人在沒有權威機構保*其客觀*的前提下,不妨將個人*的言語、偏好*的表述與規範的新聞話語相結合,這會是目前的一個最好的選擇。

C.微博交匯着各種言論、思想和立場,展示了客觀世界不同個體的真實側面,這不免會使人感到茫然,難以抉擇,卻也爲認識世界真相提供了契機。

D.微博是“原生態”的,在微博上訛傳和謠言也動機昭然,容易識別,而且比較容易查找源頭,因此*險者不會利用微博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回答】

1.(3分)A(處於最高端的是“電視新聞主持人”,而非“新聞機構”)

2.(3分) D(A.“上微博”不一定發佈新聞。B.“具有同樣的……”錯,原文爲“同樣具有……”。C.微博其實也有“客觀*和公正*”,只是表現不一樣;而且傳統新聞也同樣有“生動、鮮活、及時的特點”)

3.(3分)C(A.“更客觀公正和真實可信”“理所當然會有更高的關注度”錯,原文有“同樣真實而片面”的表述。B.微博正是靠“個人體溫和喜怒哀樂”“吸引着人們的眼球”,這種方式只會弄巧成拙。D.原文只有“不那麼*險”的表述,得不出“*險者不會利用微博來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的結論)

知識點:科普類文字閱讀 社科類文字閱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