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1.下列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組是(  )A.善*而藏之B.鼎鐺玉石C.砉然向然D.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習題庫 閱讀(1.14W)

問題詳情:

1.下列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組是(  )A.善*而藏之B.鼎鐺玉石C.砉然向然D.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1.下列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組是(   )

A.善*而藏之

B.鼎鐺玉石

C.砉然向然

D.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回答】

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通假字。也是考查實詞。A項,“善”通“繕”,修治,文中指拭擦。C項,“向”通“響”。D項,“伏”通“服”,心服。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知識拓展】如何識別通假字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重例*。語言是具有社會*的,例子愈多愈說明通假用法具有普遍*。如“無”通“毋”:“令壯者無取老婦”(《勾踐滅吳》)、“女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論語•雍也》)、“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孟子•梁惠王上》)、“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鄭伯克段於鄢》)“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諫太宗十思疏》)。這些例子,說明“無”通“毋”非屬偶然。

2.通古音。辨析古文中的通假字,可以利用通假字與本字音同或音近的特點,聯繫上下文的意思來辨析,就是古人所說的“以聲求義”的方法。具體作法,就是在我們閱讀文言文時,如果發現某個字,其按通常的意義解釋不通,就可以用某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釋,以達到辨析通順、找出本字的目的。如“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一句中,“頒白”二字不成語,不可解,必須知道“頒”是“斑”的借字,意思才通。古音通假最重要的一條原則是:通假字和本字必須音同或音近,必須以兩者古音相通爲依據,然後根據字音尋找它所替代的本字。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與臣有郤”(《鴻門宴》)的“郤”通“隙”,通假字“郤”和本字“隙”古音相通(古音同屬溪母鐸部)。又如“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戰國策•唐雎不辱出使命》)的“直”通“特”,二字古音同屬定母職部。所以,要做到準確識別通假字,必須懂得一些基本的古音知識。這一點對中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就是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一般也不通音韻之學。

另外,通假字的讀音跟本字的讀音不同的,一般讀本字的音。例如“父”通“甫”,舊時男子的美稱,多附綴於表字後。“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遊褒禪山記》)一句中的“父”讀fǔ。又如“識”通“志”,記住的意思。“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石鐘山記》)句中的“識”讀zhì。

3.多識記。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涉及的面較廣,但中學語文教材所涉及的並不很多。如“畔”通“叛”、“亡”通“無”、“距”通“拒”、“惠”通“慧”等。“讀書識字始”,平時多識記一些常見的通假字,對學好文言文是很有幫助的。

要注意的是,有些字古音雖相同或相近,但我們不能輕易當作通假字。要確立通假字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兩字同時存在。第二,兩字音同音近。第三,要有足夠的*據。(此爲趙振鐸先生所提出,轉引自《訓詁學與語文教學》)此三者,缺一不可,而第三條尤爲重要。前人講“無徵不信”,沒有足夠的例*(例*要求不少於五條),不可輕下結論。

知識點:詞語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