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大流感》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29W)

經典語錄

還有一些手段沒多少科學根據,但聽上去合情合理。它們的確也是合乎情理的,儘管這個“合乎情理”的“情理”是那麼令人絕望——是醫生事出無奈的慌不擇路,是那些瘋狂念頭、幾千年的實踐及近來科學方法的混雜。一流醫學雜誌雖然會將那些最古怪、最荒誕的所謂“療法”拒之門外,但他們會發表那些至少貌似有意義的文章,因爲沒有時間進行同行評審,也沒有時間仔細分析。

《大流感》經典語錄

埃弗裏精力充沛、個*執着,兼具藝術家和狩獵者的特質:高瞻遠矚、細緻耐心、堅忍不拔。他那雙藝術家的眼睛使他既能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到事物全貌,同時又能觀察入微。而獵人的的直覺則可以讓他發現不合常理之處——無論那件事情看上去多麼瑣碎——並去究根問底。這種究根問底驅使他奉獻出自己的一切。除了找出*外,他別無選擇。他並不滿足與斬斷哥帝安之結(Gordian knot),他希望去解開並瞭解事物,而並非將之摧毀。所以,他扯住線頭,不斷牽拽,解開糾結之處,順藤摸瓜,直至將整塊織物拆開。之後,別人就能用這些線織造新的東西。T·S·艾略特曾說過,任何新的藝術作品都會對現有規則做出些許改變。而埃弗裏的工作遠遠超出了這個程度。

埃弗裏發表他關於“遺傳轉化”的論文時已是67歲。11年後的1955年,也是沃森和克里克闡明DNA 結構的兩年後,埃弗裏爲了和兄弟及家人住得近些而搬到了納什維爾,在那裏埃弗裏與世長辭。迪博將他的逝去同1934年韋爾奇的過世相提並論,並引用了弗萊克斯納在韋爾奇隱退時說過的話:“他的身體承受着痛苦,他的精神卻竭力在世人面前保持平和,這種平和曾是他的旗幟和盾牌。親愛的朋友啊,這位醫生曾是如此受大家愛戴,他雖死猶生,諄諄教誨長存於世。”

韋爾奇的至交是他的前室友丹尼斯。丹尼斯不遺餘力地幫韋爾奇開拓事業,條件是韋爾奇必須留在紐約,但韋爾奇接受了霍普金斯的教職,兩人就此絕交。自此韋爾奇“再也沒有讓任何人,女人或同事,親近他…這位單身的科學家在極度孤獨中前行,也許孤獨就是他力量的祕密源泉。

馮·培滕科費爾反對科赫的細菌學說,他和他的幾個學生喝下了裝滿致死*霍亂細菌的液體,但所有人都活了下來,於是宣告勝利。1892年漢堡和阿圖那的水源遭污染,阿圖那將水過濾,漢堡沒有,後者有8606人死於霍亂。培滕科費爾遭到人們的辱罵,不久退休,十年後在一次抑鬱發作中自殺。

“它使人們疏遠……把你所有的社會生活都攪沒了,沒有社會生活,沒有校園生活,沒有教會生活,什麼都沒有了……它完全破壞了所有家庭和整個社會的生活。人們不敢親吻別人,不敢與人共餐,不敢同人接觸,因爲那些都可能讓人染上流感。它破壞了那些維繫,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害怕的感覺縈繞着你,因爲你會眼見身邊的很多人死去,被死亡團團包圍……每一天的拂曉時分你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日落西山。可能從早上開始到晚上睡覺這段時間內,所有家庭成員都死了——一家人無一倖免,而且這還不是偶然事件,鄰近街區常有這事發生,這實在是一種可怕的體驗。說它是瘟疫也無可厚非,它就是那樣的……你被隔離了,你所陷入的狀態,就是恐懼,它來勢迅猛……從早上一睜開眼到晚上睡覺,你就一直生活在

一位科學雜誌編輯請埃弗裏寫一篇紀念諾獎得主蘭德施泰納的短文,雖然兩人曾共事於洛克菲勒研究所,但文中一句也沒提蘭德施泰納的個人生活。編輯要求埃弗里加些生活細節,埃弗裏拒絕了。他說,生活細節沒有任何作用,既不能讓讀者知道蘭德施泰納的成就,也不能讓他們體會到他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