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最好的告別》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95W)
《最好的告別》經典語錄
《最好的告別》(原名爲Being Mortal: 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一書是由作者[美] 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創作的關於衰老與死亡,你必須知道的常識。2015年7月由浙**出版社出版。
作者選擇了常人往往不願面對的話題——衰老與死亡,梳理了美國社會養老的方方面面和發展歷程,以及醫學界對末期病人的不當處置。相信會給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社會以啓迪。
當*、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維持時,我們該怎麼辦?在生命臨近終點的時刻,我們該和醫生談些什麼?應該如何優雅地跨越生命的終點?對於這些問題,大多數人缺少清晰的觀念,而只是把命運交由醫學、技術和陌生人來掌控。影響世界的醫生阿圖·葛文德結合其多年的外科醫生經驗與流暢的文筆,講述了一個個傷感而發人深省的故事,對在21世紀變老意味着什麼進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書富有洞見、感人至深,併爲我們提供了實用的路線圖,告訴我們爲了使生命最後的歲月有意義,我們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作者選擇了常人往往不願面對的話題——衰老與死亡,梳理了美國社會養老的方方面面和發展歷程,以及醫學界對末期病人的不當處置。書中不只講述了死亡和醫*的侷限,也揭示瞭如何自主、快樂、擁有尊嚴地活到生命的終點。書中對“善終服務”“輔助生活”“生前預囑”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在故事中作出了詳盡的說明,相信會給老齡化日益加劇的*社會以啓迪。
[編輯推薦]
亞馬遜年度好書、《紐約時報》暢銷書。
人終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全球十大思想家”、美國著名外科醫生劃時代之作。
奧巴馬、李開復、餘華、劉瑜、苗煒力薦。
湛廬文化出品。

經典語錄

一旦人們擁有告別傳統生活方式的足夠的資源和機會,他們就會義無反顧地擁抱新生活。

從三十歲開始,心臟的泵血峯值逐年下降,人們跑步的長度和速度都趕不上過去;四十歲左右,肌肉的質量和力量開始走下坡路;五十歲開始,骨頭以每年1%的速度丟失骨密度;六十歲,面板細胞內部清潔廢物的機制會隨着年紀增長而慢慢失效,殘渣聚集,成爲黃棕*的老年斑,眼睛的晶狀體隨着時間的推移**會逐漸降低,視網膜接收到的光線僅爲一個二十歲年輕人的三分之一;七十歲的時候,大腦灰質丟失使頭顱空出差不多2.5釐米空間,所以老年人在頭部受到撞擊之後,會很容易發生顱內出血;八十歲時,我們會丟失25%-50%的肌肉;大腦的處理速度在四十歲之前就開始降低。到八十五歲,40%的人都患有教科書所定義的老年癡呆。

當“生命的脆弱*凸顯出來”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目標和動機會徹底改變。至關緊要的是觀念,而不是年齡。

And well-being is about the reasons one wishes to be alive. Those reasons matter not just at the end of life, or when debility comes, but all along the way.幸福關乎一個人希望活着的理由。那些理由不僅僅是在生命的盡頭或者是身體衰弱時才變得緊要,而是在人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都緊要。

思考死亡是爲了活得更好。

若不在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無法如廁、進食、穿衣、洗浴、整容、下牀、離開座椅、行走——也就是“八大日常生活活動”,那說明你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不能自行購物、做飯、清理房間、洗衣服、服*、打電話、獨自旅行、處理財務——也就是“八大日常生活*活動”,那說明你缺少安全獨自生活的能力。遺憾的是,養老院永遠將健康與安全放置在首位,而無法滿足並尊重個體生命最重要的需求(情感、自由)。這些老人無法根據自己的選擇佈置房間,無法與熟悉的老友交往,甚至不能享受自己喜歡的食物。家的感覺是不會有了,部分老人甚至與工作人員發生衝突。

不管多麼積極向上,不論喝掉多少心靈雞湯,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正大步流星地走在衰老的路上,這條路有一個很明確的終點,你遲早會死。

你不能控制生命的情形,但是,做自己生命的作者意味着要把握住自己想怎麼應對。

如果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從在意實現、擁有和得到轉而懂得欣賞日常生活的愉快和親密關係,如果我們發現這更具滿足感,那麼,爲什麼我們要等這麼久纔去做?爲什麼我們要等到老了纔去做?

醫療有其侷限*,如果你一味爭取,醫生在大多數時候總有各種手段可以加諸病人之身。但醫療救助的目的應該是讓人迴歸有意義和有質量的生活。

從三十歲開始,心臟的泵血峯值逐年下降,人們跑步的長度和速度都趕不上過去;四十歲左右,肌肉的質量和力量開始走下坡路;五十歲開始,骨頭以每年1%的速度丟失骨密度;六十歲,面板細胞內部清潔廢物的機制會隨着年紀增長而慢慢失效,殘渣聚集,成爲黃棕*的老年斑,眼睛的晶狀體隨着時間的推移**會逐漸降低,視網膜接收到的光線僅爲一個二十歲年輕人的三分之一;七十歲的時候,大腦灰質丟失使頭顱空出差不多2.5釐米空間,所以老年人在頭部受到撞擊之後,會很容易發生顱內出血;八十歲時,我們會丟失25%-50%的肌肉

我從來不敢說結局可以控制,因爲沒有人真的能夠控制。說到底,物理學、生物學和意外事故對我們的生活爲所欲爲。但是重點在於,我們也並不是完全無能爲力的。我們有采取行動、建構我們自己的故事的空間,儘管隨着時間的推移,侷限*越來越大。當我們理解到這一點,就可以明確幾個結論:我們在對待病人和老人方面最殘酷的失敗,是沒有認識到,除了安全和長壽,他們還有優先考慮事項;建構個人故事的機會是維持人生意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