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豆腐與威士忌》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08W)

經典語錄

我選擇學習漢語,既是出於自己對*歷史的喜愛,也是想透過這樣做來顯示自己和那些選擇學習英語、法語的同級生們並不相同。“不願跟隨主流”的*格與執拗是我選擇漢語的重要原因之一。

《豆腐與威士忌》經典語錄

它將日本蕎麥麪的食文化傳到了*拉麪中:麪條蘸着味道濃厚的湯汁食用;湯汁中放有叉燒、竹筍、蔥花等拉麪中常見的原料;吃完麪條,再把熱湯倒入剩下的湯汁中喝掉。這一吃法應該是來源於日本人吃完蕎麥麪後把麪條湯倒入蘸汁中飲用的習慣。據我所知,這種吃法在*原來是沒有的。

從九鬼周造所著的《粹之構造》一書中,我學到了一些有關“粹”的知識。粗略概括起來,書中對“粹”是這樣定義的。 一、高端上檔次並不一定意味着“粹”。經常會有人混淆“高端”與“粹”的概念,其實光鮮與低俗也屬於“粹”的要素。 二、倔強、注重自尊。這是一種反抗精神,即使知道介入某事對自己有害無利,也要進行反抗。在“*戶人的氣質”中,這種“倔強”的精神扮演着重要的角*,它和“俠氣”有些共通之處。 三、善於放棄、知難而退。這是一種與執着背離的理念,既不拘泥於某事,不過分強求。例如,對於當社*追捧的出人頭地、家財萬貫等利益不過分追求,便是“粹”的表現。從這當中,能夠看到莊子的一些思想。

對於漢語,我具備着聽說讀寫的能力。雖然不能像母語一樣流暢地使用它,但和*人進行交流是沒有問題的。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稱讚我說:“你會漢語真讓人羨慕。因爲在最近,日本和*的關係日益密切,*也成爲了一個大國。”

在日本的飯店特別是日式料理店中用餐時,要想把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帶走,一般都會遭到店家的拒絕。這是因爲,日本的飲食文化中並不存在打包的理念。 日本料理中會使用很多生鮮材料。即使把飯菜打包帶回家,如果出現了食物中毒的現象,通常還要由店方承擔責任的,因此,爲了省去打包的需要,日本料理中的套餐的飯量都是經過計算的,剛好夠一個大人吃完。總是,“不提供客人吃不完的料理”成了飯店的一種規矩。 另一方面,對於日本人來說,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日本與*飲食文化的最大差異,那就是看“點的菜能不能吃完”。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粹”呢?《粹之構造》認爲:不被規則所拘束、又不完全無視規則的人符合這種條件。也就是說,浪子一般的生活方式並不能稱得上是“粹”。當然,從東京大學畢業、進入一流公司的精英們也不屬於“粹”的範疇。保持社會一員的身份的同時,又不完全迎合社會的規則,這樣的人才可以用“粹”來形容。

在品嚐這碗海鮮拉麪的同時,我不禁想到了日本拉麪文化的**問題。從字面上來看,日文拉麪與中文的拉麪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兩者卻似是而非。日本的咖喱也是一樣。日本人會在各種外來食物中加入適合本民族味覺的成分,將其打造成進階料理。這並非發明,而是改良。日本人似乎天生就在各個方*備這種才能。

那麼,日本人是不是從未像*人一樣,有過“以酒成池,懸肉爲林”的奢侈浪費的飲食之風呢?

準確把握了“粹”的理念,就能大致理解*戶文化。在日本,有句話叫做“沒有比談論‘粹’爲何物更土的事情了”。這也反映出了“粹”的本質。雖然它存在於人們的理念之中,但要想用語言表達出其具體含義,是極爲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