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東坡志林》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2.38W)
《東坡志林》經典語錄
《東坡志林
》,蘇軾[宋]著。此書所載爲作者自元豐至元符年間二十年中之雜說史論,內容廣泛,無所不談。其文則長短不拘,或千言或數語,而以短小爲多。皆信筆寫來,揮灑自如,體現了作者行雲流水涉筆成趣的文學風格。
此書宋時或稱《東坡手澤》,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一即著錄《東坡手澤》三卷,並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謂《志林》也。”《四庫全書總目》以爲“蓋軾隨手所記,本非著作,亦無書名。其後人裒而錄之,命曰《手澤》;而刊軾集者不欲以父書目之,故題曰《志林》耳。”然黃庭堅《豫章集》卷二九《跋東坡敘英皇事帖》雲:“往嘗於東坡見手澤二囊,……手澤袋蓋二十餘,皆平生作字,語意類小人不欲聞者,輒付諸郎入袋中,死而後可出示人者。”則《手澤》之名爲作者生前自定。又蘇軾元符三年內移過廉州,有《與鄭靖老書》雲:“《志林》竟未成,但草得《書傳》十三卷。”是作者亦曾預有《志林》之名。此書傳本頗多,卷數亦不一,有一卷、五卷、十二卷本。較通行之一卷本有宋左圭《百川學海》本(《百川》本),明成化《東坡七集》本;五卷本有明萬曆趙開美刊本(趙本),清嘉慶張海鵬重刊趙本(張本),次年復輯入《學津討原》本(《學津》本),涵*樓據趙本校印本;十二卷本則有明萬曆商濬《稗海》本(商本)。一卷本僅載史論而無雜說;十二卷本皆雜說而無史論,雖收羅甚豐,然訛誤亦不少;五卷本兼有雜說史論,去取較爲精審,一般認爲它是宋人所裒錄,故《四庫提要》以之著錄。

經典語錄

溫嶠問郭文曰:“人皆有六親相容,先生棄之,何樂?”文曰:“本行學道,不謂遭世亂,欲歸無路耳。”又曰:“飢思食,壯思室,自然之理,先生獨無情乎?”曰:“情由憶生,不憶,故無情。”又問:“先生獨處窮山,死爲鳥鳶所食,奈何?”曰;“埋藏者食於螻蟻,復何異?”又問:“猛虎害人,先生獨不畏耶?”曰:“人無害獸心,則獸亦不害人。”又問:“世不寧則身不安,先生不出濟世乎?”曰:“非野人之所知也。”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酰?廊黃鸚小D釵抻肜終*?熘臉刑燜卵罷??瘛??褚轡辭蓿?嚶氬接諡型ァMハ*緇??彰鰨??*遘艚緩幔?侵癜賾耙病:我刮拊攏亢未ξ拗瘢康?儐腥巳縹崍餃碩??/a>

石塔來別東坡,坡雲:“經過草草,恨不一見石塔。”塔起立雲:“遮着是磚浮圖耶?”坡雲“有縫。”塔雲:“若無縫,何以容世間螻蟻?”坡首肯之。

如眼翳盡,眼自有明。醫師只有除翳*,何曾有求明*?

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閒散難;忍疼易,忍癢難。

餘嘗寓居惠州嘉?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甚麼時也不妨熟歇。

黃州(湖北黃岡)東南三十里爲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悟絕人。以指畫字,書不數字,?深了人意。予戲之曰:“予以手爲口,君以眼爲耳,皆一時異人也。”疾愈,與之同遊清泉寺。寺在蘄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王羲之)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予作歌雲:“山下蘭芽短浸溪,鬆間沙路淨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

見其中雲徐凝、李白之詩,不覺失笑。旋入開元寺,主僧求詩,因作一絕雲:“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往來山南地十餘日,以爲勝絕,不可勝談。擇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峽橋,故作此二詩。最後與總老同遊西林,又作一絕雲:“橫看成嶺側成峯,到處看山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僕廬山詩盡於此矣。

僕初入廬山,山谷?秀,平生所未見。殆應接不暇,遂發意不欲作詩。已而見山中僧俗,皆雲蘇子瞻來矣,不覺作一絕雲:“芒?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裏,人人識故侯。”既自哂前言之謬,又復作兩絕雲:“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又云:“自昔憶清賞,初遊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個是廬山。”是日,有以陳令舉《廬山記》見寄者,且行且讀。

耳如芭蕉,心如蓮花,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來時一,去時八萬四千。此義出“愣嚴”,世未有知之者也。元符三年九月二十一日,書贈都嶠邵道士。

元符三年,歲次庚辰;正月朔,戊辰;是日辰時,則*辰也。三辰一戊,四土會焉,而加*與庚:*,土母,而庚其子也。土之富,未有過於斯時也。吾當以斯時肇養黃中之氣,過此又欲以時取薤姜蜜作粥以啖。吾終日默坐,以守黃中,非謫居海外,安得此慶耶?東坡居士記。

張君持此紙求僕書,且欲發*,君當以何品?吾聞《戰國》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傳。其*四味而已:一曰無事以當貴,二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夫已飢而食,蔬食有過於八珍;而既飽之餘,雖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謂善處窮者也矣,然而於道則未也。安步自佚,晚食爲美,安以當車與肉爲哉?車與肉猶存於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