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法源寺》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2.7W)

經典語錄

人間雖衆生百相,但只能做一種人——只能選擇做一種人,同時還得拒絕不做其他許多種的人,儘管其中還不乏有趣的、吸引人的成分。我所面對的是兩個方面,一面是選擇做什麼、一面是拒絕不做什麼,然後進一步對選擇的,寄以前瞻;對拒絕的,砍掉反顧。承認了人生必須選擇又承認了人生那麼短暫,自會學着承認對那些落選的,不必再花生命去表現沾戀與矛盾。生命是那麼短,全部生命用來應付所選擇的,其實還不夠;全部生命用來做只能做的一種人,其實還不夠。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給以外的——不論是過去的、眼前的、未來的,都是浪費自己的生命,並且影響自己已選的角*。

《*法源寺》經典語錄

過去其實有兩種,一種是自己的過去、一種是古人的過去。自己的過去雖然不過幾十年,但是因爲太切身、太近,所以會帶給人傷感、帶給人悵惘、帶給人痛苦。但古人的過去卻不如此,它帶給人思古的幽情、帶給人淒涼的美麗和一種令人神往的幸會與契合。懷古的情懷,比懷今要醇厚得多。它在今昔交匯之中,也會令人有蒼茫之情、滄桑之感,但那種情感是超然的,不滯於一己與小我,顯得浩蕩而恢廓。懷今以後,益之以懷古,可以使傷感、悵惆、痛苦之情昇華,對人生的悲歡離合,有更達觀的領悟。

羣體是健忘的、是非不定的、忘恩負義的、殘忍的。

佛門精神是先把自己變成虛妄,虛妄過後,一無可戀、一無可惜,然後再回過頭來,把妄成真,這纔是正解。從出世以後,再回到入世,就是從“看破紅塵”以後,再回到紅塵,這時候,這種境界的人,真所謂目中有身、心中無身。他努力救世,可是不在乎得失,他的進退疾徐,從容無比,這就是真的佛、真的菩薩。

輪迴是不可信的,死後妄信有來生,是一種怯懦、一種自私,對來生沒有任何指望而死,纔算堂堂的生、堂堂的死。

非讀萬國之書,則不能讀一國之書。"要知道*以外還有世界,瞭解世界才能爲*定位、才能瞭解*,"孔子之教,非徒治一國,乃以治天下"。因此爲學當"求治天下之理"。知識分子要求得此理而努力"成大丈夫","以大儒定大亂",這纔是讀書上學的目的。

路不好是一回事,每個人都得走。

《華嚴經》有‘迴向品’,主張已成‘菩薩道’的人,還得‘迴向’人間,由出世回到入世,爲衆生捨身。這種‘迴向’後的捨身,纔是真正的佛教。

他被擁簇着走到法場正中,滿地泥濘,太陽卻是高照着,放眼望去,四邊人山人海,卻是鴉雀無聲。“這就是祖國、這就是羣衆。”他心裏想着,“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黑暗時代,他們在看我們流血。我們成功,他們會鼓掌參與;我們失敗,他們會袖手旁觀。我們來救他們,他們不能自救,如今又眼睜睜看着我們亦無以自救。在他們眼中,我們是失敗者。但是,他們不知道失敗者其實也滿痛快,因爲失敗的終點,也就是另一場勝利的起點。這些可憐的同胞啊,他們不知道,他們永遠不會知道。”

他坐在水邊,思緒飄浮着,一如水面上的浮萍。但是,誰又配跟浮萍比呢?浮萍還是有根的,而我這皇帝呢,卻囚居在小島上,連根都給拔了。

承認了人生必須選擇又承認了人生那麼短暫,自會學着承認對那些落選的,不必再花生命去表現沾戀與矛盾。生命是那麼短,全部生命用來應付所選擇的,其實還不夠;全部生命用來做只能做的一種人,其實還不夠。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給以外的——不論是過去的、眼前的、未來的,都是浪費自己的生命,並且影響自己已選的角*。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