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幸福的藝術》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5.13K)

經典語錄

杏花朝天怒放,朵朵躍入藍天。映入眼簾的只有潔白的花瓣和蔚藍的天空。花兒宛如幸福的化身:像生命一樣堅強與脆弱。

《幸福的藝術》經典語錄

外國人都很可愛,因爲他們只說客氣話,話中不會帶刺,因此有些人在外國生活覺得很愜意。因爲他們沒有機會表現自己兇*的一面。

杏樹是春日最早開花的樹木。杏花怒放,預示着春的試探和迫不及待。這每次都令我們心緒萬千的春天就在眼前。而讓我們更爲激動的是,春天回來了:我們總是本能地驚歎它的出現和迴歸,就好像每個春天都只能比往年的更美。這永恆的反覆似乎是幸福的一種積累沉澱。好像所有這些往復週期,只不過是爲了增強我們感受幸福的天*和對幸福不可或缺的信心。倘若我們每年都讚歎春天的來臨,是否因爲我們幸福的智慧在增長?因爲我們的目光變得更敏銳?更能夠直奔要領:直指活着的幸福。

孩子蜷縮着依偎在母親的懷裏。兩人在一種溫柔和動情的擁抱中進入夢鄉。緊緊地貼着母親乾瘦的胸脯的小傢伙,彷彿要將自己完全浸潤在賦予他生命的人那溫馨和愛意中。

幸福就像一件藝術品 阿蘭寫道:“繪畫是獨自舉行的神聖儀式。”是什麼使我對繪畫如此着迷,並想探究它對我們靈魂的影響?是我作爲精神科醫生的職業習慣,還是我對內心世界及寂靜情有所斤鍾,抑或是我對情感的跌宕起伏難以釋懷?我說不清,但我很願意將這一體驗及其益處傳授給讀普面對一幅畫作,放緩呼吸,保持靜默,聽憑作品向我們傾訴,任由畫面縈迴腦海,讓它佔據全部身心……

春季來臨。像往年一樣,一株盛花期的杏樹將白*盡情地往藍天揮灑,把天空擠到了畫布的盡頭。這幅未完成的畫作是勃納爾最後的作品,臨終前還擱置在他的畫架上。他的家人說,直至最後時刻,畫家仍在加以潤*,尤其是那片橄欖樹下的土地:“左下方這小塊地面的綠*不適宜,應改爲黃*……”

這些描繪幸福的畫家,有的一生*,也有的時常或一直生活在不幸之中。然而,他們無不渴望幸福,對獲取幸福的必要深信不疑。他們之中,即便是功成名就者,也深知幸福來之不易、轉瞬即逝,幸福的出現和消失都不可避免。

幸福是一種活生生的情感,它誕生、成長、綻放、衰敗直至消亡。幸福也有周期,如同晝夜交替。

凡·高此時已被內心的衝突和精神病折磨得精疲力盡,卻以一種超凡脫俗、迅如閃電的節略手法,將全部注意力集中於本畫的要點:生命躍入蒼穹並進入更高境界。他仰面朝天作成此畫,對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他刪除了所有形態的景緻和次要的情節,甚至省略了樹的主幹,爲的是集中描繪兩個極端的融合:花兒與空間,藍*與白*,消亡與永恆,大地與蒼穹…… 爲了恆久地向我們傳遞面對杏花怒放時感到的剎那間幸福,畫家似乎暫時忘卻了病痛的折磨。

克里木特秉承其一貫的畫法,將最具夢幻**的裝飾元素融入高度現實主義的細節中。請看孩子用力張開的小拇指,彷彿是爲了更多地獲取母親溫煦面板的甘甜。再看他那一頭亂糟糟的蓬髮,被睡夢中的汗水粘黏。他將頭縮進了肩膀,爲的是與母親合成一體。仔細觀察孩子是怎樣從母親身上吸取養分,而母親又是怎樣呵護着孩子:母親頭的擺放姿勢無疑並不舒服,但如此方可庇護孩子。她用優美纖細的手臂緊抱着孩子。心貼着心,用*養着他,頭靠着頭,她還在向他傳遞着更多的東西:孩子是她的過去和未來。

這幅畫展示了幸福誕生這一偉大奧祕,引起我們對傳遞和準備未來幸福的思索:畫面表現的正是幸福的傳承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