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幸福的流失》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66W)

經典語錄

在我看來,我們這個富足的社*缺乏的正是溫暖的人際關係、融洽的鄰里關係、讓人產生歸屬感的團體關係和穩定的家庭生活。諸多*據表明,對於缺乏這類社會支援的人來說,失業會產生更爲嚴重的影響,疾病會更加致命,對子女的失望會更加難以忍受,抑鬱一旦發作就會持續很久,各種挫敗或期望的落空都會帶來更大的創傷。營養不良型解釋了爲什麼尋求客觀原因的增長將註定失敗,因爲其原因並非在於客觀*創傷的增加,而是在於公衆承受創傷的閥限值的下降。這個比喻中的流感,即使是較弱的版本,也會造成更爲致命的創傷,因爲社會*支援的缺失使得人們的抵抗力嚴重下降。

《幸福的流失》經典語錄

巴浦洛夫提出的聯想學習只是無意識心理過程的一種形式,其他形式還包括:內隱學習、內隱記憶、內急認知過程、內隱知覺。

幸福並非唯一一種終極商品,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選項。不過在我看來,由於主觀幸福感、人類發展(包括美德)、公平這三種 終極商品沒有一種可以分解出或是從屬於另一種,因此,一種既可行又有益的做法就是把三者放到至高的位置,等同視之。對此,儘管其他人可能有不同 的看法,但是我認爲人們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實際上都包含於上述三種終極商品之中 。

當人們都想掌控自己的命運時,爲了避免心裏衝突,人們必須相信自己可以掌控 那些影響自己的生活的事件。有一句哲學名言:“應該“意味着“能夠”。亨利在英雄史詩——我是我命運的主宰/我是我靈魂的統帥——中也發現了這一信念。亨利認爲,控制點是內在的。

友誼和金錢的特*將會影響到與之相關的選擇的*質。我們從投資到獲得預期收益需要多長時間呢?儘管我們羞於將這種計算用在友誼上,但我們仍然會對我們的朋友作出評估,當然我們的評估並不注重”金錢價值“,也不會關注誰是貸方,誰是借方。正是由於類似的原因,道德哲學家纔會宣稱朋友之間不存在公平與否的問題。

事實上,人均幸福指數 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並非線*相關。二者之間的對應關係在貧富兩端是不同的,貧窮一端較富裕一端更加顯著。因此,這恰好反映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或許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確經歷過金錢能夠帶給我們幸福的時刻。當收入突然出現了變化,我們的幸福感會在短期內受到影響,並且收入降低帶給我們的痛苦要遠遠大於收入增長帶給我們的幸福。但是,在對新近升職人士的研究中,霍曼斯發現收入增長帶來的幸福並不長久,這是由於新的收入水平很快就會變成我們衡量自己成就的標準。

爲提高生產效率而犧牲情誼對幸福來說是非建設* 的。也就是說,爲了從 生產中獲得效用,我們犧牲了工作場合的情誼,而這種情誼卻可能給我們更大的效用。

對於 處在貧困線以上的人們來說,更多的金錢並不能 產生如有意、社會尊重、摯愛的伴侶 與深愛的子女等在提升幸福感方面的效力......金錢相對匱乏而家庭生活相對充實的人,更多金錢將能更大提升人們主觀幸福感。這不正反映了邊際效用遞減這一規律嗎?

在集體主義文化中,人們重視的是關係本身,即使他們並不完全有利;而在個人 主義文化中,人們重視的是對維持一段關係的優劣進行理*分析。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