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無聲無光集》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6.96K)
《無聲無光集》經典語錄

此書系*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暉的文史隨筆。

作者張暉學養深厚,文筆雅潔,不幸英年早逝。

此書爲其“六合叢書”第一輯的最後一本。


經典語錄

過去,文學是透過創作來幫助人完成某種人生意義的。現在,文和自我的關係,主要是透過閱讀來實現溝通的,大多數人透過閱讀來完成了過去文人創作的功能。

黃侃與主流的學風保持着*惕與疏離,這是他清醒甚至自覺地選擇。

智人與愚人雖是兩個極端,卻互相接近,因爲他們都有所畏懼,或畏天命,或畏國法,或畏業報,所以都會有所不爲。惟獨自以爲比別人聰明的人,其中不乏肆無忌憚的小人,卻表面上最解放和最高明,並逐漸以一面倒的威力壓倒愚智兩端,而教育卻推波助瀾,惟恐愚智兩端消滅的不快。

要重新定義我們的文學,我們就要思考文字在文化傳統中發揮什麼力量。從古至今,文學從來都在發揮着某種力量。否則,文學要用來做什麼呢?

在經歷多次劫難後,俞平伯對人文知識及其意義產生了極其悲觀的想法…早在1921年…論及知識的問題時他說:'財富分配的不公平在現今*並非最嚴重的問題,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多數人的無知識

所傷覺夢間,便隔死生境

文學有“象徵”的意義,超越文字本身。因爲人的生活中,肉身所面對的世界遠比人所承受的精神世界要小,人在腦袋裏想的東西遠遠超過我們居住的空間。語言能夠帶來很大的精神的意義和力量,文學在其間就扮演着重要的角*。

在嘈雜的市聲與閃爍的霓虹中,面對無聲無光的石塔,我日復一日地讀書寫作,只爲輯錄文字世界中的吉光片羽。本書所收錄的這些文字,即爲我幾年來在編校古籍、撰寫論文之外的部分感想,正是書中這些有聲有光的人與文,陪我度過了無聲無光的夜與晝。

在現在這個不斷要求'預流'或曰與*接軌的年代,我們能否在瞭解彼長此短之後,依然帶着一絲*惕與疏離,堅定地選擇自己的學術之路呢?

在*,文、史確實可以不分,都是透過“立言”來獲得力量。一種是現代多強調的感情的力量,可以暢快地抒發一下。而另外一種就是我們剛剛提及的力量,是告訴你對錯以及感召的力量。

俞平伯目睹如此惡劣的人間生態,對學問在現實中表現出來的無力感有了充分的體驗…這種無力感一直伴隨着他,到1948年…他批評教育道'因爲近代教育圖平均的發展,不善天才的培植,趨於標準化,庸俗化,是以聖哲固絕不再生,而通人亦稀如麟角

“爲了戒我荒嬉之病,先生教我課餘就到他的寓所,爲我安排學習,以打好基本功爲首先要義,一不騖外,二要習慣耐於久坐,下苦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