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名人語錄>

胡續冬經典語錄

名人語錄 閱讀(3.33W)

胡續冬,人名。著名人物包括詩人胡續冬、西安美術學院教授胡續冬等。

胡續冬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

時光流轉,回鍋肉到現在依然在普通民衆心目中象徵着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家庭,它甚至還是鄉愁的重要載體。君不見,有多少散佈在祖國各地的川籍建築青年們一旦回到四川家鄉,走進門檻的第一句話就是:“婆娘,今天整了回鍋肉沒得?” 有多少像我這般在異地安家立業多年的川渝人士一旦重返故土,往往都會衝進一家路邊小館子,高呼:“幺妹,弄盤迴鍋肉!”也正因爲如此,纔有“入蜀不吃回鍋肉,等於沒有到四川”之說。

眼見着元宵節又到了,而且今年的元宵節和情人節隔得又這麼近,要是不親手做點湯圓,實在是有辱愛妻型“廚青”的虛名。但我確實對“甜”這種味覺的構成沒有任何感覺,如何用那些名目繁多的湯圓芯子配料調配出花樣繁多的“甜”對於我來說完全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我們都是大腦接受胃指令的低等生物,我們的生活總是圍着消化道展開

不爽的是,青花椒的品相和滋味受到嚴格的地域限制,正如我在開篇的時候所寫,除去川、渝、黔、滇、陝及其周邊部份地帶,全國大部份地區出產的青花椒都不在川菜的味覺帝國之內。在*,我只在餐館吃到過兩次加有青花椒的菜,一次是在“眉州東坡”吃的“藤椒魚”,所謂的“藤椒”就是青花椒,一次是在“俏*南”吃的update版“*石滾肥牛”,不過這兩次的青花椒都不像是從四川運過來的,其味稍苦,疑爲*周邊地帶的土花椒。若要踏踏實實地享受青花椒的滋味,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找機會去川渝二地饕餮;二是像我的很多川籍朋友一樣,不辭勞苦和成本從川渝二地空運新鮮的青花椒。

所謂扁肉,即是閩人對餛飩的稱呼。其特*在於,做肉餡不用*剁,而是用一根特製的木棒對着鮮豬腿肉黑社會扁人一般猛扁一氣,將之敲打爲細膩而富有**的肉泥。有些扁肉的皮也不是用麪皮,還是用閩人所謂的“燕皮”,亦是用木棒將鮮豬肉捶打成肉茸,而後拌以紅薯粉,壓制、切割成匪夷所思的薄片。

我們決定等閒下來的時候開始對着《齊民要術》提供的祕方苦練南北朝廚藝,重返辣椒、番茄、土豆、玉米等“晚生代食品”進入*之前的古老的中華味覺譜系。到時候,我和娘子的*湖廚號“胡阿私房菜”就要升級了,我們決定借用一個非常土鱉的經營類遊戲的名字,叫它“千年食堂”,到那時候餐桌上的餐墊一律用雲崗石窟的圖案,家裏放的佐餐音樂也一律改爲佛教的頌經聲……

回鍋肉到底是何時在四川大地上興起乃至普及,已然難以考*。可以猜想的是,它最初的確是一種很草根的烹製方法,因爲普通百姓沒有條件儲存新鮮的肉,不如把一大坨肉先煮熟了存放起來,這樣可以多放兩天,保*每頓飯都能切幾片下了烹炒,而且這種做法讓肥、瘦、皮兼備,油重而味猛,適於勞動*吃完以後從事體力勞動。

非西南籍人士可能很難以望文生義的方式去理解豆花究竟爲何物。簡單地說,豆花就是被磨成漿了的黃豆在邁向豆腐的華理變身過程中一個發育不完全的階段,介於豆腐腦和豆腐之間,如果說豆腐腦是低幼妹、豆腐是*的話,豆花就是已凝結成俏美身形但肌膚依然吹*可破的美少女

我在烹飪上的敏感和進取心要遠遠高於語言和女人,在目前我還只能說一口西葡混合語、還沒泡到一個巴西妞的時候,我就已經僅僅透過品嚐和自我揣摩習得了豆飯的烹飪技巧,能做出令我所有的巴西朋友都感到驚訝的上好的豆飯。

高學歷的人不管是在社會裏還是在監獄裏都是吃香的。

他親自下廚爲我燒的小菜二三,藏*辣於綿爽,不愧是當年的特級廚師。告別時,李工贈我味精一把,情誼深長的把我送出店門數十釐米,並一再叮囑我——“要下力氣整巴西女娃娃喲!來了巴西不整女娃娃算是白來了....”

我建議他學英語,可能會快很多,誰知那哥們兒很生氣,憤憤地說:“虧你還是*來的,太沒覺悟了,英語是好人說的嗎?美國人多壞啊!我就衝着*人不錯纔想學漢語的,你還跟這兒瞎攪合!”我連忙解釋說:“不是這個意思,就是因爲英語很愚蠢,所以學得快啊,你隨便跟着個英語班學個半年,就肯定能夠賺美國遊客了,我敢打保票,一年後媳婦準有了。我們*的神仙認爲,好人說壞人的話掙壞人的錢,不但不會變成壞人,死後還會進天堂的!”*士一聽樂壞了,按照我的指引,屁顛屁顛去英語教室詢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