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12題(22分)孟浩然的疏離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村,餘亦乘...

習題庫 閱讀(1.29W)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12題(22分)孟浩然的疏離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村,餘亦乘...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6―12題(22分)


孟浩然的疏離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村,餘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鬆徑長寂寥,唯有幽人夜來去。”(1)


《夜歸鹿門歌》是孟浩然代表作之一,這首詩的特*,用聞一多先生話來說就是:淡到看不見詩。起筆平平寫去,從黃昏□□的渡口,到月下□□的鬆徑,似乎不過是時間的推移與空間的轉換;前後平仄兩組韻腳把詩切割為兩個部分,照應了時空轉化;作為過渡的“人隨沙岸向*村,餘亦乘舟歸鹿門”一句,平淡的敘述中,同樣讓人感到“切割”的意味:詩人彷彿正把自己從喧鬧的塵世中剝離出來,投身於另一個寂靜而不免於荒涼的世界。(2)


在孟浩然的詩集裡,這種與世間疏離的感覺隨處可見。孟浩然詩歌的取材,比諸其餘盛唐諸大家,未免狹隘,除了他精擅的山水詩之外,差不多就是一首一首的送別詩了。讀者可能會注意到,這些詩裡,一如“人隨沙岸向*村,餘亦乘舟歸鹿門”的意境,“君”如何如何,“我”如何如何,這樣的比照,時常跳出。這雖是送別詩套數,在所存無幾的孟浩然詩作中,用得未免也頻密了點:(3)


吾觀鷦鷯賦,君負王佐才。 ――《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君登青雲去,予望青山歸。 ――《送友人之京》


我行窮水國,君使入京華。――《宿永嘉*,寄山*崔少府國輔》


餘是乘槎客,君為失路人。――《除夜樂城逢張少府》


這些詩句裡,青雲與青山,水國與京華,“君”與“我”的剝離,似乎不僅在眼前的旅途,而在於他們的人生目標根本背道而馳。若把“君”看作入世者,那個“我”自然成了避世者;前者準備“兼善天下”,後者準備“獨善其身”。“我”對“君”的心態也頗可玩味。《鷦鷯賦》乃是張華所作,賦前序雲:“鷦鷯,小鳥也,生於蒿萊之間,長於藩籬之下,……*淺體陋,不為人用,形微處卑,物莫之害,繁滋族類,乘居匹遊,翩翩然有以自樂也。”以“鷦鷯賦”對“王佐才”,既有謙抑之態,又有自得之情;以“乘槎客”對“失路人”,自得之情更是宛然。(4)


聞一多說:“我們似乎為獎勵人*中的矛盾,以保*生活的豐富,幾千年來,一直讓儒道兩派思想維持著均勢,於是讀書人便永遠在一種心靈的僵局中折磨自己,巢、由與伊、皋,*湖與魏闕,永遠矛盾著,衝突著,於是生活便永遠不諧調,而文藝也便永遠不缺少題材。”他認為孟浩然一生沒有功名,這項矛盾在他身上並不太顯著。他舉“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為例,讚揚孟浩然止於羨魚而並不結網,是難得的一貫,超出他的時代。(5)


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恰作於孟浩然應聘入張九齡幕府時。同時他還寫下“感激遂*冠,安能守固窮”(《書懷貽京邑同好》這類句子。其實,那個“羨魚”而不“結網”的姿態,恰是孟浩然矛盾行止的最佳寫照。(6)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從前那些詩人們的作品裡,每每顛倒了過來,或者說,詩中所表達的理想時常與他們現實的身份形成反差――窮時幻想兼濟天下,達時渴望退步抽身。對與孟浩然同時代的詩人們來說,功名富貴是一種正大光明的追求。李白入京求官時,會大方地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而張九齡功業極盛之時,詩作表達的反而都是恬淡之情、歸隱之志。孟浩然呢?他並非沒有入世之熱望,卻又始終不肯、不敢或者不能放棄出世的姿態。他不曾經歷大進大退、大起大落的跌宕,而是把身形凝固在了提步將邁不邁的一瞬。(7)


關於他的那個著名傳說,似乎是他這種“兩頭不著”的境況的寫照:維私邀入內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維以實對,帝喜曰:“朕聞其人而未見也,何懼而匿?”詔浩然出。帝問其詩,浩然再拜,自誦所為。至“不才明主棄”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8)


因友人引薦而忽然有了“面聖”的奇遇,朗誦的卻是“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不但“明主”不悅,“故人”也不見得歡喜。聯絡到他後來終於沒能留任張九齡幕府,這究竟是自覺的選擇,還是背運的笑料,真是難說得很。(9)


要說誰最好地“解決”了出世入世的矛盾,那一定不是孟浩然,而是王維。榮與辱,進與退,王維該經歷的都經歷了,該擁有的都擁有了,該看破的也都看破了,所以他暮年詩作裡的恬淡是真恬淡。孟浩然的恬淡裡仍然有焦灼:“予復何為者,棲棲徒問津。中年廢丘壑,上國旅風塵。”(《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耆舊》)(10)


孟浩然是幸運的,他不曾經歷杜甫在安史之亂中的流離,不曾經歷李白暮年流放夜郎的狼狽,甚至不曾經歷王維身陷賊中的尷尬,他生死河山全盛時。但也因為他總是提步又止,不曾真真切切的去“走上一遭”,他與“外面”的世界始終疏離。不夠豐富的人生與對世間有限的關照,確實限制了他的創作。我們不能不欣賞他那些精妙自然的篇章,但如以現存詩作而論,則不免於單調。一些詩意,有類一桶水倒來倒去。他與王維齊名並尊,但王維詩從體裁、題材到意象豐富變化,都非他能及。(11)


6.文章第(2)段空格處應填入的詞語依次是□□和□□。(2分)


7.文章第(3)段劃線句中“寂靜”和“荒涼”不能互換,理由是          (2分)


8.文章第(4)段內容看,孟浩然覺得自己與“鷦鷯”的相似之處在於         (2分)


9.文章第(5)―(7)段中作者的觀點和聞一多並不一致。聞一多認為孟浩然         ;


而作者則認為                。(3分)


10.對文章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   )(6分)


  A.文章開篇引用孟浩然的代表作品,展現了孟詩中“與世間疏離”的特點。


  B.孟浩然詩歌創作取材比較狹隘,原因是他只精擅山水詩和送別詩。


  C.從孟浩然“面聖”的奇遇中我們可以看出孟浩然是一位不願趨附權貴的的君子。


  D.文章題目中“疏離”表現的是孟浩然始終不願與現實社會妥協的品質節*。


  E.文中多處運用對比,對孟浩然詩歌創作中的不足進行了理*客觀的分析。


  F.文章大量引用了唐人詩句,旨在增添文章的文化含量,並使語言生動華美。


11.就本文來看,孟浩然的詩歌成就比不上王維的原因是              。(2分)


12.作者認為“王維……暮年詩作裡的恬淡是真恬淡”,在我們高中所學的課文《前赤壁賦》中,也有這樣的境界。請結合《前赤壁賦》的內容及主題作簡要分析。(5分)

【回答】

喧鬧;寂寥。(2分)


寂靜是作者在詩中描寫出的氛圍,而荒涼則是讀者從這種氛圍中獲得的感受。(2分)


雖然地位卑微,不為人重視,但自由自在,自得其樂。(2分)


聞一多認為孟浩然一生不追求功名富貴,在他身上有著一貫的超然。而作者認為孟浩然有著入世的熱望,卻不願放棄出世的姿態。(3分,寫出一點給2分,寫出兩點給3分。)


A、E(6分)


因為孟浩然人生閱歷不夠豐富,對世間的關照有限。(2分)


《前赤壁賦》中“答客”一段,蘇子以“水”、“月”為喻,由自然到人生闡述了“變”與“不變”的道理。這樣的道理使人超脫了人世間榮辱得失,看淡了命運中的坎坷起伏。作者將人短暫的生命融入宇宙自然,表現了一種樂觀曠達的情懷。這也是一種“真恬淡”。(5分。能點出“真恬淡”在《前赤壁賦》中表現為作者樂觀曠達情懷給2分,聯絡內容2分,適當分析1分。)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