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李允則,字垂範,太原府盂縣人,少以材略聞。太平興國七年,幽薊還師,始置榷場於靜...

習題庫 閲讀(9.68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李允則,字垂範,太原府盂縣人,少以材略聞。太平興國七年,幽薊還師,始置榷場於靜...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允則,字垂範,太原府盂縣人,少以材略聞。太平興國七年,幽薊還師,始置榷場於靜戎*,允則典其事。還,使河東 決繫囚,原治逋欠。又使荊湖察官吏,與轉運使檢視錢帛、器*、刑獄,遂擢*門祗候。浚為京師諸河,創水門、鄭州水磑。累遷供備庫副使、知潭州。初,馬氏暴斂,州人出絹,謂之地税。潘美定湖南,計屋輸絹,謂之屋税。營田户給牛,歲輸米四斛,牛死猶輸,謂之枯骨税。民輸茶,初以九斤為一大斤,後益至三十五斤。允則請除三税,茶以十三斤半為定製,民皆便之。湖湘多山田,可以藝粟,而民惰不耕。乃下令月所給馬芻,皆輸本*,繇是山田悉墾。湖南飢,欲發官廩先賑而後奏,轉運使執不可,允則曰: 須報逾月,則飢者無及矣。 明年荐饑,復欲先賑,轉運使又執不可,允則請以家資為質,乃得發廩賤糶。 遷洛苑副使、知滄州。允則巡視州境,浚浮陽湖,葺營壘,官舍間穿井。未幾, 契丹 來攻,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斫*代*,契丹遂解去。真宗復召謂曰: 頃有言卿浚井葺屋為勞民者,及契丹至,始見善為備也。 契丹通好,徙知瀛州, 上言朝廷已許契丹和議但擇邊將謹誓約有言和好非利者請一切斥去真宗曰茲朕意也 遷西上*門副使。何承矩為河北緣邊安撫、提點榷場,及承矩疾,詔自擇代,乃請允則知雄州。歲修 禊事 ,召界河戰棹為競渡,縱北人遊觀,潛寓水戰。 上元舊不燃燈,允則結*山,聚優樂,使民夜縱遊。天禧二年,以客省使知鎮州,徙潞州。仁宗即位, 康州防禦使。天聖六年,卒。

(選自《宋史 •李允則傳》,有刪改)

1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上言 /朝廷已許/契丹和議/但擇邊將/謹誓約有言/和好非利者/請一切斥去/ 真宗曰/茲朕意也

B 上言 /朝廷已許契丹和議/但擇邊將/謹誓約/有言和好非利者/請一切斥去/ 真宗曰/茲朕意也

C 上言 /朝廷已許/契丹和議/但擇邊將/謹誓約/有言和好/非利者/請一切斥去/ 真宗曰/茲朕意也

D 上言 /朝廷已許契丹和議/但擇邊將/謹誓約有言/和好非利者/請一切斥去/ 真宗曰/茲朕意也

2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路,宋元時代行政區域名。宋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府。

B 契丹,是古國名,後來改國號為遼,先後與五代和北宋並立,與中原常發生爭端。

C 禊事,是我國古代的一種風俗,農曆三月三日人們到水邊洗濯、嬉遊,以祈福消災。

D 領,兼任。漢代以後,讓官員兼理職位相當的其他職務,稱為 “領”,也稱“錄”。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允則進入仕途,展現卓越才能。他判決久拖未決的案件,檢視錢帛、器*、刑獄,疏浚治理京城各河道,創制水門和鄭州水磨,得到朝廷提拔。

B 李允則體恤百姓,變革傷民舊規。他請求革除原來不合理的地税、屋税、枯骨税,並將茶葉的一大斤改成十三斤半,百姓的負擔因此大為減輕。

C 李允則防患未然,化解契丹攻勢。他提前修葺營壘、在官舍間開鑿水井,契丹來犯時, 老幼得以保護自己且不缺水,通過鑿*代*,將敵擊退。

D 李允則政績卓著,受到皇帝器重。他處理契丹事務的方法和建議得到皇帝肯定;何承矩因病不能處理政事,皇帝便直接下詔讓李允則擔任雄州知州。

4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明年荐饑,復欲先賑,轉運使又執不可,允則請以家資為質,乃得發廩賤糶。

2)頃有言卿浚井葺屋為勞民者,及契丹至,始見善為備也。

【回答】

1 B

2 D

3 D

4 1)第二年連續發生饑荒,他又要開倉放糧賑濟饑民,轉運使又堅決不同意,李允則就請求用家裏的財產作抵押,這樣才得以開倉賤價賣糧賑濟饑民。

2)不久之前有説您鑿井修屋使百姓勞苦的,等到契丹來侵犯時,才知道你這是善於做周全的準備啊。

【分析】

1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契丹和議”是“許”的具體內容,關係緊密,中間不能斷開,排除選項 AC

“謹誓約”的意思是“謹守盟約”,主語省略,“謹”,形容詞用作動詞,謹守,“誓約”為“謹”的賓語,句意完整,單獨成句,排除選項 D

故選 B

句子翻譯: 他上書説: “朝廷已同意與契丹議和,即要選擇好鎮守邊關的將領,謹守盟約,對於那些認為不應當與契丹議和的人,請都罷去。”真宗説:“這也是我的意思。”

2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D. “讓官員兼理職位相當的其他職務,稱為‘領’”錯誤。“領”是高階官員兼任低階職務。

故選 D

3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D. “直接下詔”錯誤。由原文“何承矩為河北緣邊安撫、提點榷場,及承矩疾,詔自擇代,乃請允則知雄州”可知,何承矩任河北緣邊安撫、提點榷場,在他病時,皇上令他自己擇人代理公務,他上書請讓李允則知雄州。由此可知,原文是皇上令他自己擇人代理公務,而不是“皇帝便直接下詔讓李允則擔任雄州知州”。

故選 D

4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並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賦分點:

1 )荐饑:發生饑荒。執:堅決。質:抵押。發:打開。廩:糧倉。賤糶:賤價賣糧。

2 )頃: 不久。葺:修葺。勞:使 ……勞苦。始:才。善:善於。備:準備。

【點睛】

文言文翻譯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所謂 直譯 就是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所謂 字字落實 ,就是在翻譯時,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這是文言文翻譯的最基本的要求。 直譯為主 是文言文翻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達到 字字落實 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譯為主 是説對於大多數句子、大多數詞語,可以採取直接翻譯的方式來進行。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所謂 意譯為輔 就是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後難以表達原文意藴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文句通順是語言表達的一般要求,凡是語言表達都必須遵從。考生一定要養成推敲語句的習慣。翻譯成現代漢語以後一定要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流暢。如果不通順、不流暢,就要對它進行修改、潤*,適當的進行意譯。

翻譯:

李允則,字垂範。太原府盂縣人,小的時候因才華出眾而聞名。太平興國七年,幽薊撤兵,並開始在靜戎*設置榷場,李允則被任命掌管榷場之事。回京之後,又奉命出使河東路,審判刑獄案件,這些都是原來未能解決的案件。又出使荊湖路,考察官吏之政績,與轉運使一同檢查錢帛、器*、刑獄之事,之後被提升為*門祗候。負責治理、疏通京師附近各河道,首創了水門和鄭州水磨。一步步升遷到供備庫副使、潭州知州。當初,馬氏割據湖南時橫徵暴斂,要潭州人納絹,叫作地税。潘美統管湖南時,要百姓按房屋納絹,叫作屋税。營田户養牛要交納牛錢,每年交納米四斛,牛死以後還要照交不誤,叫作枯骨税。百姓交納茶葉,開始以九斤為一大斤,後來增加到三十五斤為一大斤。李允則上書請求廢除這三種税,茶葉規定以十三斤半為定製,這樣百姓負擔減輕多了。湖南大多是山田,可以種植粟,但這裏的人都很懶惰,不願耕種。於是李允則下令農户每月要交納馬草,且只准交馬草,不準用其他的代替,這樣山田都得到了開墾。湖南發生饑荒,李允則想先將官倉的糧食發放賑濟饑民後再向朝廷奏報,轉運使堅決不同意。李允則説: “如果先奏報,等朝廷批准後再發放糧食,要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樣饑民都要被餓死了。”第二年連續發生饑荒,他又要開倉放糧賑濟饑民,轉運使又不同意,李允則就要求以他家裏的財產作抵押,這樣才得到轉運使批准開倉賤價賣糧賑濟饑民。升遷任洛苑副使、滄州知州。李允則在州內到處巡視,又整治、疏通浮陽湖,修葺營壘,開挖水井。不久,契丹興兵來犯,老少之人都入住營壘而用水卻不缺乏,又鑿*代*,攻擊敵人,契丹只好撤退了。宋真宗又召李允則回京,對他説:“以前有人説你鑿井修屋是勞民傷財,等到現在契丹來侵犯時,才知道你這是善於做周全的準備啊。”與契丹停罷戰爭,兩相修好,李允則即調任瀛州知州,他上書説:“朝廷已同意與契丹議和,即要選擇好鎮守邊關的將領,謹守盟約,對於那些認為不應當與契丹議和的人,請都罷去。”真宗説:“這也是我的意思。”遷任西上*門副使。何承矩任河北緣邊安撫、提點榷場,在他病時,皇上令他自己擇人代理公務,他上書請讓李允則知雄州。每年做禊事,李允則召集界河的戰船進行競渡比賽活動,讓當地人遊覽觀看,同時將有關水戰的事暗寓其中以教導人們。雄州一帶過去在上元節時都不燃燈賞玩,李允則在山上張燈結*,派伶官表演歌舞,讓人們徹夜遊玩。天禧二年,以客省使身份管理鎮州,又遷任潞州。仁宗即位後,兼任康州防禦使。天聖六年去世。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