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2019·順義區一模)閱讀《望嶽》,回答問題。望 嶽杜 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陽割昏曉。蕩...

習題庫 閱讀(2.92W)

問題詳情:

(2019·順義區一模)閱讀《望嶽》,回答問題。望 嶽杜 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陽割昏曉。蕩...

(2019·順義區一模)閱讀《望嶽》,回答問題。

望 嶽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1.作者望嶽生情,字裏行間洋溢着青年人的蓬勃朝氣。遠望即抑制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和驚歎之情,用“夫”字引發慨嘆,以距離之遠來烘托①     。接着細望泰山,內心不斷驚呼,情感爲之盪漾,自然引出登上泰山的願望,以此表達②      (精神)。 

2.《唐宋詩醇》中乾隆評本詩說:“四十字氣勢,欲與岱嶽爭雄。”請根據這句評論,結合詩中畫線語句談談作者是如何將自己的情感融於景中的。

3.“山”這一文化符號因其高峻、雄渾,在古詩中往往被詩人賦予昂揚向上的神奇力量。很多詩人借“山”抒發自己的理想追求,但理想追求各不相同,下列詩句與杜甫所抒之志相似的一項是  (  )

A.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峯》)

B.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納蘭*德《浣溪沙》)

C.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D.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回答】

1.①泰山之高(雄偉、巍峨)

②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意的把握。“齊魯青未了”,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裏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表明了詩人登上泰山的願望,也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據此分別填空即可。

2.示例:作者近望泰山,慨嘆大自然對泰山的鐘愛,將神奇與秀美都贈予泰山;仰望泰山,巍峨高峻的泰山將山南北割成白天黑夜。這雄偉神奇的景象讓作者內心激盪,自然隨泰山的雄偉而生髮登高的遐想,抒發不畏艱險、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景*的雄奇引發了作者的雄心。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表現手法。“造化鍾神秀,*陽割昏曉”兩句是近望泰山所見。一個“鍾”字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爲“陽”,山後背日的一面爲“*”,由於山高,天*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陽面,所以說“割昏曉”,如此雄奇的景象讓詩人心胸爲之盪漾。“歸鳥”是投林還巢的鳥,說明已是薄暮時分作者還未曾離去。其中蘊藏着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同時自然萌發了不怕困難、敢於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3.A 解析:本題考查對詩歌意象的把握。A項中王安石借“飛來峯”表達的是在*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B項納蘭*德借“山”渲染的是一種愁緒紛亂、心情悲傷的情感;C項蘇軾借山表達的是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的哲理;D項李白借山,寫出了渾闊茫遠的水勢。故A項與杜甫所抒之志相似。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