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題。子夜吳歌·秋歌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

習題庫 閱讀(5.84K)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題。子夜吳歌·秋歌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

閱讀下面唐詩,完成下題。

子夜吳歌·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22.首聯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秋的?此聯有何作用?請分點概述。

23.詩最後聯用了什麼手法?此聯拓深了詩歌怎樣的主題?

【回答】

22.從視聽、動靜角度來寫秋的。作用:①爲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②觸動(撩撥、勾起)了思婦的諸多感情;③自然引出下文內容。

23.用了反問的修辭手法。此聯把主題從個人的相思之情拓深到期盼平定戰亂、過上和平生活的願望上來,社會意義更廣泛了。

【解析】

22.長安一片月”是寫景,同時又是緊扣題面,寫出了“秋月揚明輝”的季節特點。而見月懷人是古典詩歌傳統的表現方法,加之秋來是趕製征衣的季節,所以寫月也有起興的意義。此外,月明如晝,正好搗衣,而那“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婦的相思之情。製衣的布帛須先置砧上,用杵搗平搗軟,是謂“搗衣”。這明朗的月夜,長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聲中,而這種特殊的“秋聲”,對於思婦又是一種難耐的挑撥。“一片”、“萬戶”,寫光寫聲,似對非對,措辭天然而得詠歎味。

23.末二句直表思婦的心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後世的某些人偏愛“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說:“餘竊謂刪去末二句作絕句,更覺渾含無盡。”(《西圃詩說》)其實未必是這樣。“不知歌謠妙,聲勢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種吞吞吐吐的用語。而從內容上看,正如沈德潛指出的“本閨情語而忽冀罷徵”(《說詩晬語》),使詩歌思想內容大大深化,更具社會意義,表現出古代勞動*冀求能過和平生活的善良願望。全詩手法如同電影,有畫面,有“畫外音”。月照長安萬戶、風送砧聲、化入玉門關外荒寒的月景、*曲:“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這是十分有意味的詩境,讀者須知,這種猶如女聲合唱的“*曲”決不多餘,它是畫面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畫外也在畫中,它迴腸蕩氣,激動人心。因此,《秋歌》從正面寫到思情,而有不盡之情。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