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散文《泰山之思》  關於泰山的來歷,《述異記》中有這樣一段記栽:“昔,*之死也,頭爲四嶽,目爲日月,脂膏...

習題庫 閱讀(2.78W)

問題詳情:

閱讀散文《泰山之思》  

關於泰山的來歷,《述異記》中有這樣一段記栽:“昔,*之死也,頭爲四嶽,目爲日月,脂膏爲*海,毛髮爲草木。秦漢聞俗說:*頭爲東嶽,腹爲中嶽,左臂爲南嶽,右臂爲北嶽,足爲西嶽……”也就是說,泰山乃是*氏頭部化成,因而也就成爲五嶽之首。

自泰始皇於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禪以後,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後有72位君王登臨泰山,祈求山神賜福,以保*山永固。漢武帝劉徹還留下一連串感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臭。”歷代的文人墨客對於泰山更是充滿了景仰。李白的“憑崖攬八極,目盡長空閒”,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都是極言泰山之雄偉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爲一個巍峨博大的文化符號,更是一個亙古而來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許是一種因緣,在登山的過程中,漫天大霧籠罩不散,就像那化不開的思緒,一直纏繞着我。

從紅門到中天門一段,薄霧在風中婷婷嫋嫋,若輕紗纏繞於古鬆脖際,如輕煙出岫于山谷巖隙,爲山*平添許多妖嬈。更有鷓鴣唱和,溼風潤面,真是無比清爽。過了中天門,霧氣突然變得沉重了,簡易雨披上的積水愈來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邊影影幢幢的古樹,只有不遠處巖巖疊疊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勁古樸的石刻。至於遠處的山峯,則全部迷失於蒼茫的霧中,我只能對着遊覽圖上的提示,來想像它們的風采了。那霧中的樓臺,因霧氣輕薄得恰到好處,虛實變幻,頓生雅韻。而泰山的霧太粘稠,彷彿要遮掩一切似的,壓得人幾乎擡不動睫毛。那險峻無比的*盤,在我而言只是喘氣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記得照片上的*盤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藍天蒼山下讓人望之凜然。可是現在,無論是擡頭仰視還是回首來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過十來級臺階,絲毫感覺不到它的氣勢。原來,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實也沒有分別。如障的濃霧掩蓋了這一切,讓我只能在想像中獲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霧更是濃得黏手,四五步開外就看不見人影了。摸到瞻魯臺邊,睜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麼也看不見。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見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緒卻如霧一般彌散開來。

數千年來,泰山已經不僅僅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地理學意義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文化精神的象徵之一。從一路上的對聯和石刻可見一斑:“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嶽獨宗”、“五嶽獨尊”。其實,泰山海拔不過1545來,在*的名山大川中並不顯高。它的風景確有獨到之處。但也未必比得上“黃山歸來不看嶽”的黃山。但是,那種目空一切、惟我獨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氣質卻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樹和每一片岩石,讓你無時無刻不感覺到幾絲壓抑、幾縷輕狂。這種洋洋自誇,正暴露出一種鎖閉心態。聖人說“登泰山而小天下”,與其說誇讚的是一種闊大胸懷,不如說它是坐井觀天;俗話說“有眼不識泰山”,與其說推崇的是權威,不如說它流露的是一種卑怯意識。正如那濃霧封鎖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積澱的太多東西也鎖閉了它的靈*與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贏得“羣山之祖.五嶽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歸結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觀念;而其後人們對泰山的崇拜,則與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聯繫。一座泰山,象徵看一個民族的文化,也象徵着一個民族的命運!

站在無字碑前,我請人拍了一張照片。儘管迷霧重重,畫面十分模糊,但我願意留下一個紀念。泰山上有數以千計的名碑名刻,或記封禪盛況.或抒豪情壯志,或詠奇瑰風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卻給人無窮遐思。無字其實就是有字,這些字是活的精靈,鐫刻在歷史前行的每一個瞬間。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開放的,更是無邊的……

站在霧中的泰山上,四顧茫然,我看不清來路,更找不到去路……

1.從本文看,泰山文化反映了怎樣的“鎖閉心態”,請從兩個方面加以概括。(各不超過2個字)             

答:(1)                     (2)                             。

2.作者爲什麼說“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爲一個巍峨博大的文化符號”?請從文中找出“早已成爲”的依據

答:                                                            。

3.分析文中畫線部分的語言表達技巧。

答:                                                            。

4.聯繫全文,對“我看不清來路,更找不到去路”寫幾句賞析文字。

答:                                                            。

【回答】

1.(1)自大(答自誇、自狂、輕狂或狹隘等均可) (2)卑怯(答自卑也可)

2.①《述異記》中早有關於泰山來歷的記載。②歷代君王登臨閱讀散文《泰山之思》  關於泰山的來歷,《述異記》中有這樣一段記栽:“昔,*之死也,頭爲四嶽,目爲日月,脂膏...泰山封禪。歷代文人墨客對泰山充滿景仰。(②答先後有72位君王登臨泰山祈福也可)

3.①透過排比(或對比或誇張),突出泰山霧氣濃重,表達對濃霧籠罩泰山的遺憾。2分②疊字的使用,突出了霧中古樹朦朧、山石重疊的特點。2分

4.①照應前文,表現泰山之霧濃密;遞進句式的運用,表達出思想探索的艱難。②既是實寫,也是虛寫,虛實結合,令人回味。③突出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進而對民族文化、民族命運作更深層的思考。答出一點合理即給一分共二分。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