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西北太平洋是地球上形成颱風最多的海域(左圖)。2018年9月16日,颱風“山竹”在...

習題庫 閱讀(2.54W)

問題詳情: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西北太平洋是地球上形成颱風最多的海域(左圖)。2018年9月16日,颱風“山竹”在強大的副高引導下(右圖)登陸我國,造成近300萬人受災,經濟損失約52億元。

廣闊的高溫洋麪、充足的水汽供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等是颱風形成的重要條件。當颱風遭遇較弱冷空氣活動時,冷暖空氣相互作用往往使颱風風力增強、降水增多,但較強的冷空氣活動會破壞颱風結構,使其減弱甚至消失。通常副高*氣流是西北太平洋颱風移動的主要引導氣流,颱風在其影響下,多沿副高邊緣移動。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西北太平洋是地球上形成颱風最多的海域(左圖)。2018年9月16日,颱風“山竹”在...

(1)分析赤道和 30°N 附近颱風形成較少的原因。

(2)推測颱風“山竹” 最可能在我國登陸的省區,並說明理由。

(3)分析與夏季相比,西北太平洋秋季颱風登陸位置偏南,且超強颱風更多的原因。

【回答】

(1)赤道附近地轉偏向力較小,低壓輻合氣流難以形成空氣渦旋;而30°N附近由於緯度偏高,海水溫度偏低,不利於颱風形成,再加上副熱帶高壓的影響,該海域常爲下沉氣流控制,難以形成上升氣流爲主的氣旋系統。

(2)廣東省(海南省、港澳)。理由:據圖文資料判斷,副高南部偏東氣流是“山竹”的主要引導氣流,受其影響,“山竹”沿副高南部邊緣向偏西方向移動,最可能於我國廣東省(海南省、港澳)登陸。

(3(副高*氣流是颱風移動的主要引導氣流,颱風多沿其邊緣運動)與夏季相比,秋季副高位置南移,因此颱風在我國登陸地點偏南;海水熱容量大,秋季海水積累更多熱量,且秋季較低緯度地區獲得太陽輻*較多,水溫較高,能爲颱風發育提供更多的能量;秋季開始有冷空氣活動,但強度不大,遭遇颱風往往使颱風增強。

【分析】

本題以颱風“山竹”爲背景,考查學生的讀圖分能力,及對地理現象,事物成因的分析能力。

【詳解】

(1)本題考查影響颱風生成的原因。結合材料可知,廣闊的高溫洋麪、充足的水汽供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等是颱風形成的重要條件。赤道地區雖然盛行上氣流,但是由於地轉偏向力小,且難以形成漩渦;而30°N附近由於終年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同時由於緯度較高,氣溫較低,形成上升氣流爲主的旋轉天氣系統較困難。

(2)本題考查颱風的移動路徑。據圖文資料判斷,副高*氣流是西北太平洋颱風移動的主要引導氣流,颱風在其影響下,多沿副高邊緣移動,因此颱風“山竹”受副熱帶高壓氣流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副高南部邊緣向偏西方向移動,最可能於我國廣東省(海南省、港澳)登陸。

(3)結合材料可知,副高*氣流是颱風移動的主要引導氣流,颱風多沿其邊緣運動,說明臺風的位置受副高位置的影響,與夏季相比,秋季隨着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向南移動。而秋季颱風超強的原因,一是海水的比熱容有關,二是受冷空氣的影響,冷空氣南下與颱風相遇,增加颱風。

知識點:海洋自然災害與防範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