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22.寫作近日,某大學組織了一項“中學生文學名著閱讀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偏愛閱讀漫畫小說、...

習題庫 閱讀(2.55W)

問題詳情:

22.寫作近日,某大學組織了一項“中學生文學名著閱讀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偏愛閱讀漫畫小說、...

22.寫作

近日,某大學組織了一項“中學生文學名著閱讀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偏愛閱讀漫畫小說、網絡作品,而非傳統的文學名著。即使讀名著,也不爲興趣,而爲考試。調查中,一些學生反映:“雖然也想閱讀名著,但實在讀不下去。名著雖然傳承了優秀的民族文化,但離我們時代太遠,我還是喜歡反映當下、接地氣的作品。”

對以上情況,你有何看法?請綜合材料內容,聯繫實際作文,闡述你的思想與觀點。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回答】

讓年輕人能踮起腳尖“夠着名著”

近日,山東大學組織了一項針對“中學生文學名著閱讀情況”的調查中。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偏愛閱讀漫畫小說、網絡作品,而非傳統的文學名著。即使讀名著,也不爲興趣,而爲考試。

這一結論並不讓人意外。近些年,我們常常能聽到“文學名著正在遠去”的憂心之論。所謂“名著”是經過時間檢驗、一代又一代讀書人反覆選擇的經典文學作品。可爲什麼在今天,這些高知名度、高含金量的作品卻失去了閱讀的魅力,或成爲“束之高*”的收藏品,或成爲“味同嚼蠟”的應試工具?其背後有多重的、複雜的原因。

首先,讀大著作沒有一點靜心是讀不下去的。資訊化時代,人們閱讀的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那些動輒洋洋萬言、鴻篇鉅製式的名著缺乏耐心。其次,名著創作年代久遠,如果對名著創作的時代背景、創作動機、所反映的社會風貌不瞭解,就會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再次,就是王國維所說的“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網絡文學語言更“接地氣”、故事更“生活化”、人物更“多元化”,與傳統的類型的文學名著大異其趣,分庭抗禮。

或許還有更多的理由,但我們不能坐視“名著遠去”,特別是年輕人。年輕人需要讀一讀名著,因爲它所關懷和弘揚的是永恆的主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代人對另一代人的精神遺言,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是準備去休息的士兵向前來換哨的士兵的命令”。閱讀名著就是閱讀時代,閱讀生活,藉由它,我們穿透歷史,繼承文化的血脈。好的導讀和輔助纔是叩開“名著之門”的鑰匙。創作者、出版者、教育者都應該想方設法去搭建一座通向名著的“天梯”,讓年輕人踮起腳尖就能夠着漫天的“繁星”。

【解析】

試題分析:注意分析材料中的內容,學生不讀名著,原因是“離時代太遠”“讀不下去”,即使讀也是“爲了考試”,由此可以批評現實中的功利主義現象。

【考點定位】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爲表達運用E。

【名師點睛】時事新聞類材料,提供的往往是現實生活中鮮活的時事新聞熱點。生活中的許多事情,有應該肯定的正面事例,也有應該批評或引爲教訓的反面事例;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也會有不同的見解。在命題上,此類材料具有開放*,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審題立意上,可以抓住中心事件,考察中心事件的構成因素,然後選取一個側面、一個角度來立意。1.關於時評。時評”是“時事評論”與“時政評論”的略稱,指對新近發生的一件事發表自己看法的文章,是針對現實生活中的重要問題直接發表 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的文章樣式。它的特點主要是從具體的事件,聯繫到它產生的原因, 探索其*質和意義,或透過對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實,說明真相。 可以歸納爲以下幾點:1.紮實而評(事實*)。新聞事實是時評成敗的關鍵,是時評可信*的源泉。2.應時而作(時效*)。應時而作,體現了時評對新聞事件的敏銳反應能力。3.憑理而斷(評析*)。憑理而斷,指的是對新聞事件清晰的理*判斷。2.評論一般可分爲就事論事和就事論理兩類。所謂就事論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質來評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過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進行評議,發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所謂就事論理,就是對所評之事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充分說理,闡明一個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論事上,以達到“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的寫作目的。就事論理,還要求“開口要小”,抓住一個問題,講清一個道理,一事一議,以小見大,必須從“小”中評析出大道理來,所謂“着眼大處,落筆小處”。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