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習題庫>

材料一 *古代的農業科學技術,到了明清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耕地和整地的農具有代耕架、秧馬等。“代耕架”從現代...

習題庫 閱讀(1.29W)

問題詳情:

材料一 *古代的農業科學技術,到了明清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耕地和整地的農具有代耕架、秧馬等。“代耕架”從現代...

材料一  *古代的農業科學技術,到了明清時期有了長足的發展。耕地和整地的農具有代耕架、秧馬等。“代耕架”從現代機械角度來看,雖有些簡單笨拙,但在*古代小農經濟條件下,能夠創造出這樣的農具,的確是農業生產工具發展史上的一項創造。作爲農業命脈的水利,*一直非常重視,明清尤然。據統計,明代興修水利共2270餘處,清代3500餘處,形成排灌網絡。農田水利科學技術著作大量出現,有明代徐光啓的《農政全書》與清朝官修的《授時通考》等。明朝中後期以後,原產於美洲等地的一些農作物相繼傳入我國。18世紀中葉以後,北方山東、河北、陝西等地較爲普遍地實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並出現以畜力牽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細作和以自給*的飼料栽培、家畜飼養並提供肥料的集約化大規模經營。

——摘編自譚黎明《論明清時期農業科學技術的發展》

材料二  在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中,農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新作物的栽培對農業生產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十六、七世紀,隨着地理大發現的進展,從其他國家引進了優良的農作物品種,從美洲引進的玉米和土豆對英國農業產量的增加和飲食習慣的改變,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英國在採用新耕作技術方面走在其他歐洲國家的前面,17世紀開始英國就出現了輪作制度,到18世紀中期已經得到大面積推廣。在改良農具方面英國也走在前列,18世紀鐵犁取代了木犁,新式農具不斷出現,1784年,脫粒機出現,先用人力,後改爲馬力、水力和蒸汽力推動。早在16世紀末和17世紀上半期,英國東部就開始興修大規模的排水工程,工程由個人和排水公司投資,吸引本國和荷蘭有經驗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參加,他們開掘渠道,疏浚河流,修築堤壩、橋樑和道路,排幹沼澤和窪地積水,將其變成可耕地,擴大了耕地面積。16世紀以來,英國出版了大量有關農業的著作。1793年英國建立的分佈在全國各地的農業委員會,提供了大量有關農業生產的資訊。

——摘編自王章輝《英國經濟史》

(1)根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比較17、18世紀中、英農業技術發展的異同。並指出兩國農業技術發展對社會轉型所起的不同作用。

(2)根據材料一、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英技術發展產生差異的原因。

【回答】

(1)相同:採用新式農具;實行新的耕作制度;栽培新的農作物品種;排水灌溉技術的進步;農學著作的大量出現;集約型農業進一步發展。

不同:*,傳統農業技術基礎上的改良;英國,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過渡。

不同作用:*,未突破舊體制框架而成爲推動社會轉型的動力;英國,推動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

(2)原因:*,*主義*集權制度的強化;小農經濟;重農抑商;閉關鎖國;農業科技處於總結階段;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重商主義政策;圈地運動;文藝復興和啓蒙運動解放思想;近代自然科學產生髮展。

【詳解】

(1)第一小問,根據 “耕地和整地的農具有代耕架、匐蓑、秧馬等” 和“英國在採用新耕作技術方面走在其他歐洲國家的前面,17世紀開始英國就出現了輪作制度,到18世紀中期已經得到大面積推廣”看出兩國在農業上都採用新式農具並且實行新的耕作制度;根據“農田水利科學技術著作大量出現,有明代徐光啓的《農政全書》與清朝官修的《授時通考》等”和“16世紀以來,英國出版了大量有關農業的著作”可以歸納出兩國還出版了大量有關農業的著作。除此之外,還可以從栽培新的農作物品種和集約型農業進一步發展等說明。第二小問,*可從傳統農業技術的積累和改良方面回答,而英國則是從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過渡方面回答。第三小問,*傳統農業技術沒有成爲推動社會轉型的動力,而英國農業近代化推動工業社會轉型。

(2)中英技術發展產生差異的原因,結合所學,可以從兩國的*制度、經濟發展模式、經濟政策、對外政策和思想文化傳統等方面回答。

知識點:文明差異比較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