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暗時間》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81W)
《暗時間》經典語錄

2003年,劉未鵬在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並開始寫博客。最初的博客較短,也較瑣碎,並夾雜着一些翻譯的文章。後來漸漸開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總體上在這8年裏,作者平均每個月寫1篇博客或更少,但從未停止。

劉未鵬說——

寫博客這件事情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一件事情如果你能夠堅持做8年,那麼不管效率和頻率多低,最終總能取得一些很可觀的收益。而另一個體會就是,一件事情只要你堅持得足夠久,“堅持”就會慢慢變成“習慣”。原本需要費力去驅動的事情便成了家常便飯,雲淡風輕。

這本書便是從劉未鵬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選出來的,主要關於心智模式、學習方法和時間利用,《暗時間》的書名便來自於此。


經典語錄

興趣遍地都是,專注和持之以恆纔是真正稀缺的。

什麼纔是你的不可替代*和核心競爭力:1、*領域技能;2、跨領域的技能;3、學習能力;4、*格要素。

困難的路越走越容易,容易的路越走越難。

如果你有做總結的習慣,在度過一段時間之後總結自己在某某領域投入了多少時間,建議千萬不要粗略地去計算有多少天下班後拿起書來翻看過,因爲這樣你也許會發現書倒是常翻,但領悟卻不見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時間不少,收益卻不見得那麼大。因爲看書並記住書中的東西只是記憶,並沒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佔據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你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交、逛街、出遊、吃飯、睡覺,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爲“暗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消化平時看和讀的東西,讓你的認識能夠脫離照本宣科的層面。

如果你遇到困難,絕大多數情況下你並不孤單,你遇到的問題早就有人遇到過,你踩過的坑裏盡是前人的腳印。

用自己的話複述一遍之後理解得更深刻。

善於規劃的人,會將目標分割成一個個的里程碑,再j將里程碑分割成todo列表。前陣子流行的gtd方法學,核心的理念就在於,如果你把任務分割了,你就有了進度條,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斷的進展,你總會完成任務或是到達你的目標,你會有一個時間估計。反之如果沒有這個分割,整個的任務或目標對你來說只有兩種狀態-“完成”和“未完成”

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

有人用十年才能領悟一個道理,因爲他們是被動領悟。只有當現實重重撞到臉上的時候才感到疼,疼完了之後還是不記得時時提醒自己,結果很快時過境遷拋在腦後,等到第二次遇到同一個坑的時候早就忘了曾經跌過跟頭了,像這樣的學習效率,除非天天摔坑,否則遺忘的效率總是大過吃虧長的記*。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則能夠在重要的事情上時時主動提醒自己,將臨時的記憶變成硬編碼的行爲習慣。

學習新知識並將其存放於大腦中,最終的目的是要在恰當的時候能夠想的起來去使用。因此,學習的有效*顯然應該這樣來衡量:當遇到需要用到學過的知識的時候,相關的知識是否自動從你腦海中“蹦”出來,最起碼-能否透過有意識的搜尋將它們提取出來。

人的情緒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惡一個人,你往往就會反對他的所有立場,反之亦成立。

人類不可避免地受着各種各樣的偏見的影響,這些偏見有些是有一定適應價值的“思維定式”(如事後聰明式偏見),而有些則是大腦的認知機制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