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盡頭》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3.24W)

經典語錄

觥籌交錯,時光如梭。

《盡頭》經典語錄

一次寫一個可能,就像我們一次只實現一種人生,但又不只如此,因爲現實生活中事情通常是沒頭沒尾的(也因此反省不易,更難以賦予意義),而且我們會疲憊、會力竭、會閃躲、會中止下來原地停留、會活得不夠久等不到結果、會跟自己說算了。 在這單一可能被實現的路上,小說可以更無各種物理*阻力更一意孤行地衝到底,抵達一個一個合情合理但實際經驗裏我們不容易(不能、不願、不忍……)抵達的陌生之地。

人的壽命是延長了,時間卻急遽減縮;我們使盡渾身解數多活廿年卅年這做到了,卻又遠遠不夠彌補我們一次的損失,這個尷尬不已的不對稱時間感,我以爲纔是當代人們的普遍處境,很現實的,就在每天生活中,就在我們的尋常意識裏——如今,我們一方面感覺好像每件像樣點的事都太長太耗時,來不及做成,也看不到頭尾,卻又百無聊賴;時間既催趕而且晃眼就沒了,卻又沉悶如牛步如滴水如*割,永遠在等人等睡眠等明天同一時間的電視節目

這裏,帶點被啓示的神祕意味,如果我可以鼓勇來說(我相信自己日後很可能後悔,就跟每回忍不住講了超過的大話一樣)——所謂讓時間長河恢復流動,其極致便是連同這次真的死亡也繞過繼續前行。也許不是全部時間,無法包括黏附着我們身體的這部分時間;但那些本來我們一生就裝不進去的東西呢?心智的、信念的、夢想的云云,裝不下是否意味着它們本來就不是我們獨有的,是我們歸屬於它而非它歸屬於我們

觥籌交錯,時光如梭。迷失自我,享受折磨。

人不斷困於走馬看花的當下,生命經驗支離破碎,沒有什麼事物是有頭有尾的,由於缺乏稍稍完整的世界圖像,人很難祛除某種迷失感,永遠像活在一個太大的、陌生的、看不到邊界摸不清規則的世界,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想,不曉得最壞的結果、最無可彌補的損失究竟伊于胡底,這才一直是人最深的恐懼之一

探究盡頭,爲的是眺望遠方與抵達遠方的喜悅,是試圖超越此時此地此身的努力。

一身污濁 自得其樂,誰的命運 誰又能把握。

人類歷史,也許很瘋狂甚至很惡毒,但最終並不浪漫不冒險,根本上仍是平庸的(希特勒、斯大林都只是平庸的人),很多超過的東西對它而言是“多餘”的,包括人,包括視野、主張和夢想。 博爾赫斯稱此爲“疲憊的歷史引力”,負責把整個世界總的拉回來。現實世界有一個堪稱穩定到近乎透明的真相,一個頑強的根本*基礎,一塊“大地”,由全體活着的人所構成並決定。

每一次,我們總是得在最窄迫的時間縫隙中,和最不合適的心緒之下做出生命中也許最難回頭的抉擇,總是在最沒知覺中做成多年之後才知道何其致命的決定。

一身污濁,自得其樂

一般而言,我們比較容易看到的是人的外在態度變化,因此我們傾向於把它描述成一道從激烈到緩和、從不滿到怡然、從有事到沒事、宛如多普勒效應般愈遠去愈低頻喑啞的軌跡,不容易察覺其中的質變。事實上,質變的進行往往是深刻的而且激進的,人察覺出自己(被迫)變成不同的人,丟下自己最不願丟下的東西,把某一個珍貴的希望判定爲不可能,乃至於對思索守護一生的價值信念有了不一樣的甚至是完全背反的現實體認,這怎麼可能都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