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天烽》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2.39W)

經典語錄

*般兵器 *民間對古代兵器的泛稱。其名稱來源於*般武藝,具體說法不一,最常見的是指*、*、劍、戟、斧、鉞、叉、矛、盾、弓、*、鞭、鐗、撾、殳、鈀、綿繩、白打。

《天烽》經典語錄

* *古代用於近距離砍和劈的單刃格鬥冷兵器。由*身和*柄兩部分組成。*身狹長,刃薄脊厚。*柄或長或短。*是古代*隊裝備的主要兵器。早期爲石*,後來發展爲青銅*、鐵*和鋼*。其種類很多,有大*、腰*、環首*等。

鳥銃 *明朝後期對火繩*和燧發*的統稱。由*管、火*池、*機、準星、*柄等組成。使用時透過預燃的火繩和扣動*機,帶動火繩點燃火*池內壓實的火*,藉助火*燃氣的爆發力將*管內鉛**出,殺傷敵方人馬。鳥銃爲歐洲發明,明嘉靖年間經日本傳入*,明廷遂仿製,約此同時,又有魯迷(今譯魯姆,位於今土耳其)鳥銃傳入*。最初仿製的鳥銃爲前裝、滑膛、火繩*機,爲近代步*的雛形。口徑約爲9─13毫米,*管長1─1.5米,全*長1.3─2米,重2─4千克。*重3─11克,*程150─300米。曾爲明、清*隊的主要輕型火器裝備之一。

火* *古代用竹子或紙做*筒的火器。有飛火*、突火*等。飛火*是用16層紙捲成*筒,長2尺,內裝火*和鐵悄,點燃後噴出火焰和鐵悄達丈餘遠。飛火*小而輕,便於單兵攜帶。突火*是以竹筒製作*管,內裝火*和*丸。它是世界上最早發**丸的管形*擊武器。

巢車 *古代一種設有望樓,用以登高觀察敵情的車輛。車上高懸望樓如鳥之巢,故名。又名樓車。樓車的名稱見於《左傳》。宋官方編修的《武經總要.攻城法》中同時收錄了巢車與樓車兩種,並稱樓車爲望樓車。據其文字及附圖所示,巢車的形制同於《通典》;而樓車的形制則較爲複雜完備。其車體爲木質,底部有4輪,車上樹望竿,竿上設定望樓,竿下裝有轉軸,並以6條繩索,分3層從6面將竿固定,繩索下端則以帶環鐵橛楔入地下。這種望樓車當是宋代的形制。

猛火油櫃 *古代一種噴火器具。猛火油即石油。約在西漢末年,*發現並使用了石油。南北朝以後,石油被用於戰爭中的火攻。到北宋初年,火*用於*事後,*隊裝備了一種構造更完善的噴火器──“猛火油櫃”。據《武經總要》記載,它以猛火油爲燃料,用熟銅爲櫃,下有4腳,上有4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與油櫃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裝有“火樓”,內盛引火*。發*時,用燒紅的烙錐點燃“火樓”中的引火*,然後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櫃中壓縮空氣,使猛火洞經過“火樓”噴出時,遇熱點燃,成烈焰,用以燒傷敵人和焚燬戰具,水戰時則可燒浮橋、戰艦。還有一種小型噴火器,用銅葫蘆代替沉重的油櫃,便於攜帶、移動,用於守城戰和水戰。

劍 *古代用於近戰刺殺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劍身和劍柄兩部分。劍身細長,兩側有刃,頂端尖而成鋒。劍柄短,便於手握。劍常配有劍鞘。*最早的劍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劍。以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劍和鋼劍。現代劍只用作鍛鍊身體的器械,或用於藝術表演。 *春秋末期越國君王勾踐使用的一把青銅劍。此劍於1965年12月在湖北省*陵縣的楚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劍長55.6釐米,寬5釐米,劍身有黑*花紋,材料爲銅和錫,正面有“越王鳩淺自乍用劍”(“鳩淺”即“勾踐”,“乍”即“作”)銘文。該劍出土時置於黑*漆木劍鞘內,劍身光亮,無鏽蝕,刃薄鋒利。鑄造工藝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戟 *古代將戈和矛功能合爲一體的格鬥用冷兵器。由戟柄和戟頭組成。戟柄爲竹、木質,戟頭爲金屬材料。早期使用的是戟是青銅質,後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戟。戟最長可達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騎兵使用的重要利器。

弓箭 以弓發*的具有鋒刃的一種遠*兵器。古代*隊使用的重要武器之一。弓由**的弓臂和有韌*弓弦構成;箭包括箭頭、箭桿和箭羽。箭頭爲銅或鐵製,杆爲竹或木質,羽爲雕或鷹的羽毛。現在,弓箭作爲兵器已從*隊裝備中消失,只在體育運動中及少數民族地區尚存。(左圖:清代乾隆皇帝所用之弓箭)

蒙衝 *古代具有良好防護的進攻*快艇。又作艨衝、艨艟。東漢劉熙《釋名.釋船》載:“外狹而長曰蒙衝,以衝突敵船也。”可見蒙衝船形狹而長,航速快,專用以突擊敵方船隻。蒙衝有3個特點:①以生牛皮蒙背,具有良好的防禦*能。②開*窗矛穴,具有出擊和還擊敵船的作戰能力。③以槳爲動力,具有快速航行的*能。東漢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中,東吳大都督周瑜以“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點火後突入曹*船陣,一舉燒燬了曹*艦隊。這是**事史上以蒙衝突擊的一個典型戰例。

地聽 *古代戰爭中用於偵測有聲源目標方位的器材。又稱甕聽。地聽最早應用於戰國時期的城防戰中。據《墨子.備穴》記載:當守城者發現敵*開掘地道時,立即在城內牆下挖井,井中放置一口新缸,缸口蒙一層薄牛皮,令聽力聰敏的人伏在缸上,*敵方的動靜。敵方開鑿地道時所發生的音響在地下傳播的速度高,而且衰減小,容易引起缸體共振,從而可以偵測地下敵人所在的方位。這種簡易可靠的偵察方法,也被用於地面戰鬥。

矛 古代用於直刺,扎挑格鬥的冷兵器。大量裝備於古代*隊中。由矛頭和矛柄組成。矛頭多以金屬製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製作,也有用金屬材料的。矛長通常爲1.8──2.7米,有的達4米多。矛頭一般長40釐米,有的達80多釐米。早期的矛頭爲石頭和獸骨,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後來有了青銅和鐵製矛頭。現代火器出現後,矛逐漸從*隊裝備中消失。 吳王夫差矛 *春秋末期吳國君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銅矛。此矛於1983年11月在湖北省*陵縣的楚墓出土,僅存矛頭,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矛頭爲青銅鑄造,長29.5釐米,最寬5.5釐米。矛刃鋒利,正面有“吳王夫差自乍(作)用”銘文。其鑄造工藝精細爲同類兵器所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