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風流去》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1.52W)
《風流去》經典語錄

“思想的歷史”系列《天縱聖賢》《彀中英雄》《絕地生靈》三種,結集了鮑鵬山用情最深也最好的文章,2006年出版後在讀者中贏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本書是作者重新修訂後的合集。從先秦到魏晉南北朝,從聖賢到文臣、從君子到小人、從英雄到隱士,作者爲我們一層層開啟了*傳統知識分子或高貴或痛苦的靈魂。

和那些膚淺的“心得”“感悟”完全不同,決非當今流行的一個故事加一段大而無當的虛誇議論的套路,鮑鵬山受人關注之處在於,他的文章“不敢虛構一言,不敢浪語一句”,不僅深深切入歷史,更深深切入人*;不僅充滿邏輯的力量、詩*的力量,更充滿思想的力量。

他做的,不是枯燥的無聊的無趣的無用的所謂的“學問”。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乾淨純粹,尖銳犀利,幽默溫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層面解讀的諸多內涵,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中照見自己的生活,窺見自己的影子,驚悚自己的命運。是的,風流去了,但是,風流們的命運,在我們的身上延續,咒語尚未解除,我們仍需忍耐,或者,奮鬥。


經典語錄

聖人灑淚而盡了。帶着他的雄心去了。如蠟燭最後一次耀眼地跳,熄滅了。天地之間,一片黑暗。但,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他不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千秋萬代。

看多了罪惡,不是與世同濁,心腸隨之冷酷,便是脫胎換骨,超凡入化,蛻化出一顆大慈大悲的心靈。綜觀老子的遺著,好像他這兩者兼而有之,猶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過我相信,當老子帶着滿頭風霜,一臉慈悲,走出守藏室時,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陽光下他眯眼看人間,人間混亂而無道,正如一塌糊塗的歷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戲他都已瞭如指掌,各*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識,周朝的大廈將傾,山河將崩,九州幅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將面臨一場浩劫,“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擡頭看看西天的晚雲,去意滿懷,是的,該走了。

癡人兩種、情深或智淺

在古典悲劇中,生命的投入是人格成就的最後一道工序(如干將莫邪之鑄劍,最後必以自身的血肉之軀投入熔爐,用自己的血賦予寶劍以陽剛殺氣)。

豆,露,月,它們代表了陶淵明生活中的三種境界:豆代表着現實生活的圓滿,露代表着道德上的純淨,而月則代表着精神世界的高超。

(評司馬遷)他對那*冷的歷史車輪投以輕蔑的一哂,然後他滿懷慈悲地關心輪子下面的那些泣血的生靈。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爲我們不知道他智囊般碩大的頭顱內究竟包含着多少人生的智慧;他還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額際密密的皺紋中不知隱藏着多少*謀與陷阱;當然,他還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現在我們民族的孩童時代,大約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看多了罪惡,不是與世同濁,心腸隨之冷酷,便是脫胎換骨,超凡入化,蛻化出一顆大慈大悲的心靈

楊朱人格貴我,絕對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爲也,墨子人格苦行俠,赴湯蹈火,摩頂放踵,利天下而爲之,莊子人格:獨來獨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雲,悠悠往來聚散。

(評莊子)他的理智時刻像哲人那樣的清醒,如蛇行草上,不黏不滯,寒氣滲透而又敏銳無比,他的心靈卻無時不像詩人那樣沉醉,如鴿立檐間,不怨不怒,憐憫四溢而柔情萬種。

天下一團漆黑,不少追求光明的人練就了貓頭鷹的眼睛,從適應黑暗而進於喜歡黑暗,爲黑暗辯護,他們把這稱之爲提高了認識和覺悟,且似得道般沾沾自喜與在黑森林中得一枝叉,又轉過頭來嘲笑別人不知變通。

老子的哲學,是夾縫中生存的技術,是盤根錯節的社會中游刃有餘的智慧,是*社會中唯一能保護自己肉體存在的法術,其訣竅就是透過壓縮主體精神與人格,老取得苟且偷生的空間,一句話,有*,必有老子思想。正如有*,必然導致全社會的變態。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