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國文幫>書籍語錄>

《一生的學習》經典語錄

書籍語錄 閱讀(3.24W)
《一生的學習》經典語錄

《一生的學習》介紹了我們做父母的不足,想想我們曾經受過的教育,想想我們是如何一天天變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來塑造各種標準樣式的人,教導人們去尋求安全感、成爲重要人物,或是早日過上舒服日子,那麼,教育只有助長了這個世界的不幸與毀滅;如果教育只是一個職業,一項賺錢的方法而已,那麼老師怎麼會用愛心去幫助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對自己和這個世界充滿好奇?


經典語錄

如果我們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獎賞引誘他,或以懲罰威嚇他,那麼我們便是助長了他獲得利益的觀念和恐懼感。由於我們自己所受的教養,是爲了有所收穫才採取行動,所以,我們不知道有一種不含有獲取利益之慾望的行動。 正確的教育,鼓勵孩子對他人尊重體諒,而無需任何的誘餌和威嚇。

在我們追求知識、貪得無厭的慾望中,我們失去了愛,我們磨損了對美的感受,以及對殘酷事物的敏感*;我們變得越來越有所專長,也越來越破碎不完整。知識無法取代智慧,不論有多少的解釋,聚集了多少的知識,都無法使人從痛苦中解脫出來。 知識是必須的,科學也有它的地位;然而,如果心靈被知識所窒息,如果藉着解釋而將痛苦的原因敷衍過去,則生活便是虛度而無意義。

我們必須避免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渴望他人的支援與鼓勵。一旦我們依賴他人的指引,我們便會忘卻了原來的意圖-喚醒個人的自由和智慧。任何權威都是一種阻礙。

美仍在那兒,並未消失,然而我們不再對它開放胸懷了,它被我們每日單調的生活所吞滅了。 由於我們內心枯萎,忘了何謂仁慈體諒,忘了如何觀看星辰、樹木、水中倒影,因此我們需要藉着圖畫、珠寶、書本以及無窮無盡的*以獲得刺激。我們不斷地尋求新的刺激,新的戰慄情緒,我們渴求日益繁多的感官刺激。這項渴求與它所獲得的滿足,造成心智和情感的厭倦與無聊。只要我們尋求的是感官刺激,被我們稱之爲美或醜的事物便只有極膚淺...

唯有了解我們自己本身時,恐懼纔會終止。 教育,不應該鼓勵個人去依附社會,或與社會消極的*相處,而是要幫助個人去發現真正的價值-它是經由公正不偏的探討和自我覺悟而來。如果沒有自我認識,則自我表現便成爲自我肯定。以及其所含的種種因野心和侵略*而造成的衝突。教育,應該喚醒一個人自覺的能力,而非只耽溺於自我的表現。

自由在於起點,它並非是到了終點才能獲取的東西。

當思維完全靜止,真理便出現了。惟有當自我不復存在,當心終止了它的活動,也就是說,當心不再受它的自身追逐所束縛,此時思維纔會靜止。對美的愛可以表現在一首歌、一個微笑中,或表現在沉默之中;然而我們大多數人不愛沉默。

要覺察到真正的自己,我們必須停止這種想要成爲他人的掙扎。理想在教育中並不重要,因爲理想妨礙了對“現在”的瞭解。

正確的教育,不能像製造機器似地大量生產。要研究每一個孩子,需要耐心、細心和智慧。要觀察一個孩子的興趣、能力、*情,瞭解他的困難,考慮到他所受的遺傳和父母的影響,而非僅僅把孩子歸於某種類別——這一切都需要機敏而富於**的心,不被任何的制度或偏見所拘束。這需要技巧和強烈的興趣,最重要的是慈愛的心,而要培養教育者具備這些品質,是我們今日的一項課題。 個人自由與理智的精神,必須一直迷漫於整個學校裏。

重複與習慣,助長了心靈的怠惰。心靈需要衝擊才能清醒過來,我們把這種衝擊稱爲“問題”。我們解決問題的依據是那些陳腐的說明、辯解、譴責,這一切又使心靈昏沉如入睡。心靈時時落入這種怠惰的形式中,正確的教育者不僅要使自己的內心終止此種怠惰,而且要幫助學生對它加以觀察。

渴求忘我的慾望使得有些人走向藝術。

傳統的教育,使得*思考成了一件極端困難的事情。附和隨從導致平庸。如果我們崇尚成功,那麼要異於衆人,或者是反抗環境並非易事,而且可能是危險的。想要成功的動力-這是追求物質或者所謂精神上的報償、尋求內在或者外在的安全感、追求享樂的慾望-這整個過程都會阻礙“不滿之情”,遏止了自發創造,滋生了恐懼;而恐懼,則阻礙了我們對於生活加以明智地瞭解。隨着年齡的增加,心靈便冷漠遲滯了